“十二五”時期,我省在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將集中力量推進十二大生態經濟工程建設,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程。
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我省優先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范圍內選擇了10個入園企業多、污水排放量大、條件比較成熟的園區進行示范建設。10個園區污水處理廠采取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建設,總投資5億元,明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運,并形成日處理污水25萬噸的能力。到2013年底,我省將實現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工業園區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00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80%,削減化學需氧量14.6萬噸。

進水和出水都要化驗
投資100億元建污水處理設施
整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工程總投資100億元,主要在江西省94個工業園區全面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并建立較為完善的園區工業廢水管網收集、雨污分流系統和在線監測系統。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第一步,優先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范圍內選取了10個入園企業多、污水排放量大、條件比較成熟的園區,作為示范工程,率先組織建設。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共青城全國青年創業基地等10個園區已于2010年11月30日集中開工;
第二步,在總結示范建設經驗的基礎上,2011年新開工建設30個園區污水處理項目;
第三步,2012年6月底前,再開工建設33個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加上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1個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到2013年底,實現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省工業園區污水日處理能力可達到200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80%,削減化學需氧量14.6萬噸.
#p#副標題#e#
近日,江西省委關于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將實施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二期工程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初步建立城鎮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模式,確保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
早在去年11月30日,全省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范工程開工典禮在南昌隆重舉行,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水湖污水處理廠等10個示范工程集中開工。這是我省在繼85個縣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順利建成后,在生態建設方面實施的又一重大行動,標志著我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工作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標志著綠色生態江西建設又邁出了關鍵性的步伐。
全省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這一重大工程的開工建設,對于從源頭上防治水污染,加強生態保護,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進一步提升我省工業集聚度、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改善環境質量,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惠及4400萬江西人民的民生工程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在保護生態中加快發展;目標是立足江西實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在全面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滯后,將遲滯、破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生態建設。加快全省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既是一項改善生存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更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4400萬江西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江西省發改委環資處有關負責人認為:“總體來看,隨著我省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和各地招商引資力度的增強,各個工業園區將不斷壯大。”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園區建設規模偏小,大量園區沒有形成適度的規模,不僅分散了土地、資金,加大管理難度,也降低了其應有的集聚和規模效益以及資源的集約利用度。同時,處理廢水、廢氣、廢物的設施建設不足,容易使園區成為新的污染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招商引資、項目實施的進度。
近年來,各地雖然加大了企業準入門檻和環境監察力度,但大多數工業園區沒有建設集中式的污水處理廠。為加快這一工作進程,對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而言,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永葆“一湖清水”,讓水碧天藍永相伴,是贛鄱兒女的夢想,是贛鄱兒女的追求,是贛鄱兒女的希望。建設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穩步推進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按照積極謀劃、穩步推進的原則,根據省政府的安排及先后召開的三次協調會議精神,省發改委牽頭相關部門著手開始了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前期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項目建設正整裝待發。
經過省污建辦、省發改委環資處、省城投公司、上海贛商集團四家協商,初步明確了項目推進的時間節點。
下發了《關于做好第一批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初步設計前期資料準備工作的通知》;確定了上海同濟大學環境工程設計院為設計單位,并已開始對上報資料的3家園區進行初步設計;擬定了污水處理特許經營權協議書,為下一步與各園區的簽約工作做好準備。
城投公司與上海贛商集團合作雙方已基本商定了合資公司的組建框架,并就項目融資分別與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行了溝通,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先行先試,勇于探索,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機無限,已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南昌市開展了南鋼生活污水和昌東工業園區生產廢水的管網建設,將污水通過管道引進青山湖污水處理廠處理;撫州市金巢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采用BOT經營模式,現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初投入運營;豐城市中心園區污水處理廠首期建設已啟動,正在進行場地“三通一平”施工……
5年左右時間完成污水處理建設
去年9月8日,省長吳新雄在安義縣舉行的江西省推進縣(市)排水管網建設現場會上強調,要切實抓好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鞏固和提升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江西省副省長史文清對全省縣(市)排水管網建設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自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5月啟動縣(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以來,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省縣(市)污水處理設施主體工程建設提前完成,建設模式獲得成功,各級各部門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針對當前江西省縣(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省將加強管網建設和經營管理,著力提高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質量和效益,加快推進排水管網建設。
到2012年,全省縣(市)污水收集率達到70%以上,城區內管網逐步實行雨污分流;到2020年,全省縣(市)基本完成排水管網收集系統建設,污水收集率達到80%以上,城區內管網50%以上做到雨污分流。各縣(市)政府是排水管網建設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縣(市)排水管網建設由省統一融資,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公司作為項目融資平臺。各地要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建設需要,科學編制排水管網專項規劃。科學建設,排水管網要與其他地下管線綜合考慮,統籌建設,防止城鎮道路因管線施工反復開挖。
今后,我省將立足長遠謀劃,大力推進全省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科學編制全省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這是江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又一精彩之筆,是江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又一實際行動,是江西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又一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