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成立的重慶華東化工有限公司,盡管是一家現代股份制民營企業,公司規模并不很大,占地面積也只有1萬平方米而已。但就是這樣一個公司,目前不僅擁有了自已的礦山,以天燃礦石為主要原料,制造出各種用于多種用途的化工原料,而且還逐步締造成為了化工行業內的專家。公司分別在重慶南坪、江北、石坪橋、貴州、成都、宜賓、上海等地設立銷售機構,現已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電子商務、傳統貿易、餐飲美食于一體的多元化高科技企業。
而就在2010年4月8日重慶第九屆國際高交會上,在南坪國際會展中心,重慶華東化工有限公司與北京中博佳源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定了“SDF污泥合成燃料研發及產業化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要求雙方將在南岸區設立該項目污泥合成燃料研發與生產基地,預計總投資超過1億元, 二期生產線正式投產后,脫水污泥年處理量可達72萬噸。SDF燃料年產量可達36萬噸,年產值近3億元。這是華東化工有限公司向環保行業領域邁進的一個信號。
“SDF污泥合成燃料”就是把污泥變成煤炭的生產技術,具體是將城市廢水污泥用全封閉方式經過無害化,除臭,合成等工藝過程,變成熱值可達5000多大卡的新型燃料,該專利技術屬國內外首創。有關專家表示,將污泥變成燃料,既增加了能源供給,又可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而且還能改變目前普通采用的污泥填埋,用作肥料等落后技術的處理方式,避免了二次污染,還能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有關專業人員表示,這項技術在重慶很有推廣價值,因為重慶將來要建成國際化大都市,又在三峽庫區的前沿,污水污泥的處理將顯得致關重要。
據悉,目前,重慶已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批準污泥干化處理項目,但該項目每年需上億元的財政支出。而采用該項合成燃料技術,則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為促進和推動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在重慶推廣使用,更好的實現污泥處理處置無害化、資源化和低成本化。早在2009年12月10日由市環保局主持,市科委、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城鄉建委、市水投集團、市固廢中心、市污水處理廠、市渝水環保有限公司等單位參加的城市污泥再生燃料技術研討會,會上,SDF技術持有單位北京中博佳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對SDF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與到會代表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探討并答釋解疑,會議認為:SDF技術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同時,利用了污泥的熱值,符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部《城鎮汅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的發展方向;SDF技術在我國天津地區實驗并鑒定成功,若要在重慶使用該技術,建議結合重慶空氣濕度大及有機物含量偏低等南北差異的特點,先行示范工程。
該項目在重慶的順利落地,受到了市政府、南岸區政府、市環保局、市科委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局、市科委在專項資金較為困難的情況下,表示動用專項資金給予一定的資助。
該項目還成為重慶高交會重大簽約項目,由市有關職能部門跟蹤督促并組織實施。為此,重慶華東化工有限公司與北京中博佳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重慶愛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該示范項目的生產廠址選定在雞冠石鎮和平村,距雞冠石污水處理廠約兩公里,項目生產運行每日需用100噸污泥。
該公司董事長段后志談到,這個示范項目只是公司新能源項目產業化的第一步,因為100噸污泥只能生產50噸SDF,按照這個產量,企業將處于虧損。而目前重慶主城區污水處理廠每天收集的污泥在1000噸左右,公司的目標是要將工廠的污泥日處理盡快達到1000噸,這樣一來,SDF的年產量將達到20萬噸左右,也就等于為社會找回了20萬噸丟失的能源。
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洪光認為,從原理上講,城市污泥處理有填埋、干化、用作肥料等辦法,填埋后會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而干化的能耗很大、每噸污泥光能耗就要400元左右;而有人將污泥加工成肥料,但這又無法解決污染問題。因此,通過SDF這種技術將污泥加工成燃料,應該是最科學的。
從傳統商貿到新環保、新能源的轉變,是圍繞國家轉變增長方式的宏觀政策來規劃企業的發展。今后,企業的展望是:培育起一個上百億元的新環保與新能源融為一體的新型產業。董事長段后志對SDF這個項目抱有較大的希望和充滿了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