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日,尋甸有關部門就金所污水處理廠舉行竣工儀式。據當時媒體報道:55位知名企業董事長、負責人和尋甸縣級以上相關部門領導一同見證了企業排放的污水經過管道流進處理池,凈化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的過程,盛況可見一斑。然而3個多月過去了,這座計劃總投資5580萬、花費半年多時間改造的污水處理廠卻遭遇了既沒有污水可進、更無法排水的尷尬。
每月損失60萬
為早點結束工業園區沒有污水處理廠的尷尬,按照市環保等有關部門要求,去年12月30日,尋甸特色產業園區管委會委托浙江九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中心組成的聯合體對原先的金所污水處理廠這一爛尾工程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工程共投資2400萬元,采取物化工藝,動態調節各個進水,出水執行一級A標準。
然而3個多月過去了,這座耗資2400萬的污水處理廠卻只有主體工程,沒有配套的出水管網,進水管網也寥寥無幾。在污水處理廠,記者看到,目前進水管道只有4根,出水管道更是難覓蹤影。 “這4根管道有一根是南磷集團的,一根是生活污水,另外2根是先鋒化工的。”九鼎投資集團項目經理郭先生說,“目前,先鋒化工沒有污水進來,生活污水的泵站還沒建,南磷雖有污水,但是未排入污水處理廠,而是直接通過管網排向功山方向。”
“我們現在非常著急,每個月20多名環保工程師及員工費用加上水電等方面的支出就達15萬左右,如果算上設備折舊和投資回報,每個月下來損失在60萬左右。”郭先生坦言,按照慣例,污水處理廠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一般會有1—3個月的試用期,在試用之間一般會在1個月的時間內組織各類相關驗收。“我們向有關部門多次申請驗收,但因為沒有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無法運行,導致環保驗收工作遲遲沒有開展。”
管網的尷尬
郭先生介紹,污水處理廠的前身是個爛尾工程,原有的工藝存在很大問題。公司從2010年底展開調研。“因為有關部門對工期催得很緊,去年底,污水處理廠邊辦手續邊開始動工的。”
“按照有關部門原先的安排,出水管網是要借用當地一家化工企業原有的排污管網,本來已經達成協議,但后來不知為什么又有了變故。” 郭先生說,尋甸特色產業園區管委會等有關部門在招商引資時,曾和九鼎投資集團簽過協議,按照協議,九鼎投資集團只負責廠區內部的施工改造,而進水管網和出水管網則由當地有關部門負責協調和補充建設。
園區管委會和尋甸環保局雖均表示對此事有所了解,究其原因,他們這樣解釋:當地企業均已實現零排放,現在并無污水需要處理,當地也在向昆明市環保等相關部門反映了污水處理廠的現狀。“目前,除尋甸龍蟒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還沒有驗收外,園區所有規模以上企業都實現了零排放。”尋甸環保局相關負責人這樣說道。
園區沒有污水?
事實并非如此,多位人士向記者證實,園區緊挨污水處理廠的南磷集團依然存在通過管網向10多公里外功山鎮小江排污的現象。記者來到位于10多公里外的功山鎮甸頭等村,隨機采訪了10多位村民,得到了幾乎一致的答復:“污染問題確實存在,以前經常用來洗衣服的小江水,現在連地都不敢澆了,澆多秧苗會死的。”
“這家企業是省環保部門幾年前特批的,符合工業排放標準的廢水可以直接排到小江,每天的排放量在2000—3000立方米之間。”園區管委會的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然而當記者提出要看相關的批文時,無論是環保局還是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均表示自己并未看到,也沒有向記者出示相關文件。而記者也了解到,南磷集團即是污水處理廠原本要借用出水管道的企業,且和污水處理廠僅有一墻之隔,“說是一墻之隔,其實原先墻都沒有,后來污水處理廠建好后才把墻砌起來的。”知情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那么,污水處理廠建好后,僅有一墻之隔的南磷集團為何依然舍近求遠,通過管網排污10公里外呢?園區管委會給出了這樣的答復:“即使南磷的水通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其中的氯含量依然過高,需要其他水中和才能回收使用,等到明年6月先鋒化工的污水進來后,污水處理廠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如果是這樣,那么當初批復5580萬的污水處理廠又為何匆匆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