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莊螢火蟲洗車店,看起來和其他洗車店沒有區別,只是緊挨著方莊再生水廠。這里用的水有些特別,它是對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再進行深度凈化后的再生水。這里的再生水1元錢一噸,洗車成本比別的店低不少,老板自然喜笑顏開。
不過,北京更多的洗車店還用不上這么便宜的再生水。除了少數離再生水管網近的店,大多要靠送水車運,加上運輸費用,一噸水價格至少十幾元,多的達到幾十元。
再生水用于洗車行業的情況,或許可以視為近年來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一個縮影——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取得很大的進展,走在全國前列,但仍然受到管網、價格等因素的制約。北京再生水利用率已由2005年的30%大幅提高到2010年的60%,不過,其余四成再生水目前是被排入河道中,尚未做到物盡其用。
污水處理從“削減污染物”向“污水資源化”轉變
北京去年再生水利用量達6.8億立方米,超過地表水用量
北京缺水。自1999年以來多年干旱,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局面,成為制約北京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北京市節約用水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建平介紹,1987年北京市出臺了第一部再生水法規(當時稱中水),一些單位開始利用再生水,例如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高校,浴室都建了再生水設施。2004年北京把再生水正式納入全市年度水資源配置計劃中進行統一調配,有力地推進了再生水的大規模利用。為進一步擴大再生水的利用,2008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城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
在位于北京方莊的京城中水公司再生水水質監測中心,監測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裝在量杯中的四杯水: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后的出水、再生水以及自來水。污水顏色發黃,比較混濁,再生水看起來很清亮,見不到雜質,外觀和自來水幾乎沒有區別。
方莊再生水廠就坐落在污水處理廠的邊上,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后排出的水,馬上進入再生水廠,經過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就成了用途廣泛的再生水,水質能夠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
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再生水廠17座,生產能力合計81萬立方米/日;再生水年利用量也從2004年的2億立方米發展到6.8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9%,超過本地地表水用量,成為北京穩定可靠的新水源。
“北京再生水利用,就是把大量污水變成資源,實現了污水處理從‘削減污染物’向‘污水資源化’的重要轉變。”北京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處長田有俐說。
6.8億立方米的再生水,用到了哪些地方?
“再生水的水質特性決定了它只能在局部領域替代自來水和天然水,因此,必須統籌考慮成本和效益,科學確定利用的重點領域和目標客戶。”田有俐說,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再生水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城市河湖補水、熱電廠工業用水、園林綠化及市政雜用這四個方面。其中,再生水用于農業灌溉超過3億立方米,是第一大用途;綠地灌溉、洗車、道路壓塵等用的量還比較少,合計只有0.3億立方米。
一方面是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再生水沒被充分利用
管線建設難度大,再生水價格等相關政策需進一步研究
據介紹,方莊再生水廠的水主要用于周圍小區沖廁及洗車等,目前一天供水三四千立方米。記者注意到,這個廠的生產能力,可以達到每天1萬立方米。
一方面是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有水沒用足,這其中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在洗車、沖廁、綠地灌溉等方面,再生水用量還很少,為何難以大顯身手?
“管線建設難度大,是存在的主要難題之一。”田有俐表示。
一五”期間,北京累計新建再生水管線488公里,輸送能力大幅度提高。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管線809公里。
“再生水配送主要靠管網輸送,但管線建設面臨越來越大的難度。”田有俐說,由于再生水是后發展行業,向城市中心發展的首要問題是規劃路線。特別是在已建成的老城區內鋪設再生水管線的難度更大,只能在道路改造時考慮隨路建設,再加上城市建成區道路下面基本都埋有各種管線,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備鋪設再生水管線的條件。另外,管線建設受拆遷的制約也比較大。
在京城中水公司,記者了解到,為滿足用戶需求,中水公司對不在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用戶提供水車輸送業務。中水公司現有6輛送水車,給500多個洗車店等用戶送水,送水量一年6萬噸。輸送費用包括了燃油費、車輛保險費、保養維修費及人工費等,因此價格較高。
“除了配送問題,相關政策包括再生水價格也需要進一步研究。”田有俐說,2003年,北京規定再生水價格為每立方米1元,至今未有任何調整。當時缺乏再生水供水的成本核算經驗,主要考慮再生水是替代水源,重在吸引大家使用和突出節約水資源的社會效益。但是,隨著再生水使用量不斷增加,售水收入已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運行成本。
自來水和深層地下水用于綠化、沖廁,實在太浪費了
北京再生水的生產量將大幅度增加,要想方設法用好這一資源
“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對現有污水處理廠繼續進行升級改造,同時要求新建的污水處理廠都是再生水廠,再生水的生產量將大幅度增加。按照規劃,到2015年,北京全市再生水要用到10億立方米以上,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75%。想方設法用好這些廢水變成的寶貴資源,迫在眉睫。
田有俐說,北京市水務局、發展改革委、規劃委和財政局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有關政策。擴大再生水的利用領域,需要進行成本和效益分析,需要充分考慮操作中的實際問題,有些問題不是一個部門能解決的。例如再生水沖廁,需要另外鋪設管道,讓再生水管進樓,工作量大,成本很高,替代的自來水量其實并不大。
環境教育學者李皓博士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各部門和單位要珍惜再生水這一資源,多想些辦法。”
她舉例說,一些單位的綠化隊使用寶貴的自來水或從自備井中打出的地下水,來澆灌綠地。為什么不愿使用再生水?回答是:擔心其中含有化學成分,會把花草樹木“澆死”。其實,隨著再生水水質的提高,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實在有擔心,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只要在綠植下覆蓋一層碎落葉、碎樹枝等園林有機物,再生水中的化學成分大部分能被吸附。而且,因為這層有機物中能生存大量微生物,它們能分解吸收多種化學成分,當水流到植物根部時,已經得到凈化,就不會“傷根”了。
李皓介紹,在綠植下覆蓋5—10公分的園林有機物,模仿森林土壤,讓落葉歸根,是當今北美、歐洲、澳洲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她在這些國家考察了大量的綠地,發現覆蓋園林有機物的綠地土壤很松軟,手指可以輕松插到土壤中。這樣的表土分解化學物質的能力很強。但北京綠植下的土壤大都是硬邦邦的,土壤缺乏有機物,綠植的根部對水質的要求就很高。因為如果綠植下只有砂土,無法對付水中化學物質,有些綠植就可能“喝”不了再生水,而且這樣的綠地很容易沙化起塵。
“水應當分級別使用,自來水和深層地下水都是飲用級別的水,用于綠化、洗地、沖廁,實在太浪費了!”李皓說,“為了北京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當多探索循環利用水資源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