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記者從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驗收工作會上獲悉,經過5年的探索與實踐,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實現節水與增效雙贏:全區用水總量減少5.7億立方米,萬元GDP(當年價)用水量已從1288立方米下降到440立方米,下降了848立方米。
2005年3月,自治區人大提出的“關于將寧夏作為全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的建議”,被全國人大列為重點督辦建議。2006年,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審查通過了《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確定寧夏為全國第一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同年,自治區政府印發《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提要》,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全面啟動。5年來,我區通過探索開展水權管理,完善用水定額體系,加大灌溉區節水改造,加快調整產業結構,開展各類節水載體建設,大力實施工業反哺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確立了“以水定產、以調增效”的總體思路,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確定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在持續干旱、用水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以有限的水資源保障了“十一五”期間我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與2005年相比,去年全區用水總量減少5.7億立方米,205萬缺水群眾喝上安全潔凈水,城市污水處理率由30%提高到70%,城市節水器具普及率由40%提高到65%,黃河寧夏段水質明顯好轉,黃河干流全境達到Ⅲ類水質標準,保障了760多萬畝農田灌溉,糧食產量實現“八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