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在河北省滄州市結束的第三屆全國地面沉降防治學術研討會上獲悉,河北省沉降區面積達3.7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滄州、邢臺、廊坊、保定、衡水、唐山、邯鄲等地,沉降幅度在300~2000毫米。
據介紹,地面沉降是由自然因素和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一種緩變性地質災害。我國的地面沉降發生于上世紀20年代,目前以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最為嚴重。為此,我國開展了對重要城市和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的綜合治理。
滄州自2005年開始實施關停單位自備井、禁采地下水等措施后,市區的年沉降幅度已由原來的60~80毫米降低到現在的35~55毫米。
邯鄲市因地制宜,通過合理壓采、攔蓄補源和水源置換等措施,逐步修復和涵養地下水。2010年,東部13個縣(市)的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平均上升0.7米,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邯鄲市地下水水位首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