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中亞干旱地區的新疆,現在又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湖泊消失。歷經4年的“中國湖泊水質、水量與生物資源調查”數據顯示,近50年來,中國消失的湖泊達243個,其中新疆消失湖泊的數量最多,共62個,約占全國湖泊消失總數的1/4。
昨日,參與此次調查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敬祿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目前,新疆地區湖面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14個,面積在6400平方公里左右,約占全國湖泊面積的7.7%。而有一些湖泊我們幾年前還能看見,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消失湖泊主要在南疆
調查顯示,消失的62個湖泊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區,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羅布泊。
羅布泊于1972年前消失,之前水面約660平方公里;約88平方公里水面的臺特瑪湖也于1974年前后消失。
北疆地區也有湖泊消失。艾丁湖1950年面積約100平方公里,1987年后消失,成為季節性湖泊;瑪納斯湖1959年面積約550平方公里,1974年消失,2000年又出現水面。
“湖泊的消失,是對氣候變化的一種響應。”吳敬祿說。氣候資料表明,從20世紀中期至20世紀末,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年平均氣溫增加了0.6~0.8℃,同期新疆地區降水則明顯減少。氣候干暖,加上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許多內陸湖泊瀕臨絕境,甚至消亡。
不過,雖然不少湖泊在南疆“殞命”,但這里也同樣是新生湖泊誕生的土壤。據了解,同期新疆出現的新生湖泊有5個,全部在南疆,“大部分新生湖泊都位于冰川地帶,很可能是原來被冰川覆蓋,后來冰川融化后,這些湖泊就顯現出來了。”吳敬祿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