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至11日,記者跟隨廣西自治區住建廳派出的自備水源專項檢查組,來到賓陽、合浦、浦北、岑溪、羅城等地,發現這些地方存在著大量的自備井,由于水質不達標,且完全沒有消毒設施,對當地群眾飲水安全構成威脅。
在賓陽,一家日供水量2500噸、服務周邊2萬居民的供水企業,其取水點與廁所之間的直線距離竟不到100米,出水管更是與廁所擦肩而過,且不經消毒就直接對外供水;岑溪有8個自備井單位,7個為學校,且消毒指標全部不合格;在合浦城區采集14個自備水飲用水樣,消毒指標全部不合格,且現場檢測中有4個水樣的濁度指標不合格,最高濁度超出飲用水質標準50多倍……
隱患1 供水企業賣不合格的水
在有著11萬常住人口的賓陽縣城,共有3個供水單位,其中2個為私營(股份制)對外供水水廠。
賓陽商貿城供水有限公司的賓陽縣蘆圩新城區水廠臨街而建,與周圍民房只是一墻之隔。走進水廠大門,在一間堆滿雜物的房子里,記者看到了水廠的一號井,井旁放著一臺消毒機,經檢查人員檢查,該消毒機只是開著,并未真正使用。走過另一間更加雜亂的房間,便看到了一個數米高的水塔。水廠業務主管告訴記者,從1號井抽出來的水,通過管道送到這個水塔后,再輸送到周圍居民家中。目前,該水廠的日供水能力為2500噸,服務周邊2萬居民,每噸收取居民2.22元的水費(含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費)。
“這樣的環境,哪里能做水廠。”檢查人員指出,供水管網就在廁所旁邊,民房與水塔也就一墻之隔,一旦發生滲漏,水質根本無法保障。此外,該檢查人員告訴記者,《廣西城市供水條例》規定,在規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保護范圍內,禁止傾倒廢渣廢液或者堆放物料等危害城市供水設施安全的活動,該水廠還犯了這一忌。
據檢測人員的現場檢測,該水廠水質濁度基本達標,但是余氯顯示為0,說明該水廠提供給居民的水是未經過消毒處理過的水,為不達標水質。同時,檢測人員還取回該水廠的水樣,帶回南寧進行更進一步的細菌指標檢測和其他共40多項水質常規項目的檢測。
檢查人員還告訴記者,自備水源是不能參與經營的,可這些自備水源,卻向居民收取與自來水相同的水費。
隱患2 所有水樣消毒指標不合格
隨行的專家告訴記者,按照國家2007年7月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生活飲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生活飲用水應經消毒處理。而本次自備水源水質檢查,在5個縣共采集了61個水樣,消毒指標全部不合格。
賓陽縣黎塘鎮的廣西農墾黎塘氮肥廠,每天要從自備井中取水8~9萬噸,供生產生活使用。該廠行政科負責人陳桂春告訴記者,職工們喝的都是礦泉水,自備水源主要用來沖涼、洗菜。記者問到:“為什么不用自來水。”陳桂春表示主要原因是自來水太貴,職工用自備水便宜,單位以每噸0.8元的價格向職工們收取水費。
檢查人員接過陳提供的2007年的檢測報告發現,該廠自備水井的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等指標均顯示超標。看著這份檢測報道,一位檢查人員很是擔憂:“這兩個指標都會降低人體血紅蛋白,有致癌的作用。同時,只要檢測出了亞硝酸鹽氮,說明水體中的大腸桿菌也會超標。”
隱患3 學生是自備水源用水大戶
在合浦二中的學生宿舍,記者看到這樣的景象:學生用毛巾將水龍頭包住,以過濾泥沙,日子久了,毛巾已變得發黃。經現場檢測,該校的自備水源的濁度指標不合格,濁度達到52NTU(飲用水質標準為≤1NTU)。在賓陽縣賓州二中,學生們告訴記者:“水經常是黃的,有沉淀物,洗澡時會癢。”
“一些學校為了省錢,往往是教職工使用自來水,學生使用自備水源的水。”一位檢查人員在5縣檢查時,總是會重復地向當地政府領導說,“學生們的用水安全,非常令人擔憂。”在跟隨此次水質檢查時記者也發現,各地的自備水源使用單位中,大部分是學校。如在賓陽,檢查的21個使用自備水源單位,10個是學校;浦北縣6個使用自備水源單位中有2個是學校;合浦15個使用自備水源單位中,有4所中學在使用自備水源;岑溪市的8個自備水源中,有7個是學校在用。
對于給學生使用自備水源的理由,各校負責人均表示是因為物價部門禁止學校向學生收取水電費,學校負擔不起這筆費用。然而,記者了解到,物價部門核準的住宿費中,包含有學生宿舍供水、供電的定額標準,超過部分的按供水、供電部門規定的收費標準另行收費,并不存在不能收費的規定。
同時,這些學校在對學生使用的自備水源管理,也相當隨意。如在浦北中學,水井平著地面,一旦遇到大雨,污水很容易倒流進水井,而在水井旁邊,除了有很多雜物之外,還有一個雞籠……這些現象,隨時威脅著學生用水安全。
隱患4 自來水與自備水混用
按照規定,自建生活飲用水供水系統不得與城市供水系統連接。可是,檢查人員在檢查中發現,不少地方違規將自來水與自備水源混用,給自來水直接帶來二次污染威脅,這也導致用水安全存在新的隱患。這一情況,在浦北縣最多。
“用水高峰時,自來水會不夠用,當水池中的水下降到一定水位時,自備水源的開關就會自動接通,自備水源補充進來保證供水暢通。”浦北縣第三中學相關負責說,由于學校地處縣城較高的位置,自來水很難保證供應,所以,學校隨時用自備水源進行補充。
不僅是學校,連在醫院這種對水質要求較高的地方,也存在著兩種水混合使用的情況。在浦北縣中醫院,后勤科科長梁文介紹,醫院的自備水源通常僅供衣物洗滌,不作為手術室及飲用等其他用途。然而檢查組在抽檢時發現,該醫院使用的水管管網只有一套,控制自來水和自備水源的,是同一個閥門。專家告訴記者,兩種水混合使用,有可能最終造成水質變質。
隱患5 自備水源監管漏洞多
水質檢驗,是保證居民飲水安全的基本技術措施和重要手段。可是,由于自備水源沒有檢測手段,又游離于政府的有效監管之外,導致各地自備水源的監管存在著諸多漏洞,有極大的安全隱患。
賓陽縣食品公司屠宰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打自備井取水,供生產和生活之用。該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水從2003年到現在沒有再化驗過。由于該場的自備水是邊抽邊用的,導致自備水源的濁度相對較高,現場檢測為4.30NTU。作為自備水源的使用大戶,學校相關人士均表示每學期開學時,當地疾控部門會對水質進行一次檢測。而對于其他用水戶,疾控部門一般是有人申請便去檢驗,不申請不會主動上門。據了解,像賓陽縣商貿城這樣的供水用戶,縣疾控部門也是一個季度抽檢一次。
隱患6 少人知道飲用“不分家”
“學生們喝的是自來水,自備水源的水只是用來洗漱”,在為期一周的檢查活動中,檢查人員在詢問自備水的用途時,用水單位幾乎是眾口一詞地表示。各縣的政府領導、相關單位負責人在介紹情況時,也一再表示,自備水源的水,主要是用,不是飲。
對此,檢查組專家每到一地,都會對他們進行一番飲水安全的知識普及。在世界衛生組織對飲用水的定義中,飲和用是同樣重要的。實際上,人體對水的吸收,除了飲水,還會通過呼吸水蒸氣,皮膚吸收水分,以及通過洗過的果蔬等媒介間接吸收水的成分,因此,對日常使用水的安全性同樣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