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朝陽市水務部門表示,2011年,全市爭取省以上水利建設項目投資突破6億元大關,達到6.65億元,與去年同比超出95%。據中國水科院調查研究表明,單位水利基建投資形成的國民財富和GDP直接收益是3.108元,而為水利建設提供原材料和勞務輸入部門獲得的收益是0.497元,合計為3.605元,即每投入水利基建1元,即可產生3.6元的國民財富,對GDP的拉動為1.9元。去年朝陽市爭取省以上水利基建投資達6.65億元,直接拉動GDP達到12.65億元。
2011年,中央和省相繼出臺一號文件,進一步加大了對水利事業改革發展的支持力度。朝陽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支持朝陽市水務事業發展,為全市水務事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市水務部門按照中央和省一號文件要求,以抓項目建設為中心,以民生工程建設為重點,圍繞國家投資重點方向,加大前期工作力度,認真做好項目儲備和項目包裝。按照立足當前,長遠規劃的原則,建立了朝陽市“十二五”期間水利建設規劃項目庫,規劃包裝了6大類、132項水利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54.03億元,爭取省以上投資112.5億元,其中規劃包裝“十二五”期間重點水利建設項目19項,計劃投資56.27億元,爭取省以上投資38.83億元。去年,通過積極向上級爭取,除按計劃實施的水利建設項目外,國家和省對朝陽水利建設項目和資金給予了大力支持。朝陽市七個縣(市)區全部被列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三年增加投資1.38億元,其中增加中央財政總投資9000萬元,增加省投資2400萬元,每年增加4600萬元。爭取到省政府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支持,在正常投資基礎上,額外補助工程建設資金2000萬元。積極推進坡耕地綜合治理試點工程,爭取國家投資2000萬元。爭取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建設資金3300萬元。針對項目多、資金量大的實際,市水務部門設立了監察室,加強審計監督和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有力推動了全市水務事業實現新發展。國家和省有關領導先后多次到朝陽市視察水務工作,認為朝陽市水務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明顯,工程建設規模和質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一些重點工程項目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
著力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建立了遼西地區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庫,儲備防汛抗旱物資價值480萬元,圓滿完成防御“梅花”強臺風工作。為確保春耕生產,全市積極采取行動,認真做好防旱和備耕工作。密切注視旱情動態,建立旱情旬報工作制度。組織對全市1.1萬處各類抗旱水源工程設施進行維護,確保現有水利設施及時投入抗旱。檢修各類抗旱設施7263臺(套),新建抗旱水源工程機電井792眼,完成渠道防滲2.54萬延長米。開動機電井7450眼,自流渠51條,提水站11座,完成冬春灌溉面積103萬畝,為全市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力推進重點民生工程。水務部門通過積極爭取,將2011年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數量由15萬人增加到21.89萬人,完成投資1.68億元,新建水源工程850處,是朝陽市開展農村安全飲水工作以來,工程數量、質量和效益最好的一年。目前,全市新建850處水源工程已全部完成并通水受益。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開展了5座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同時積極爭取將全市未進行除險加固的23座小二型水庫列入國家和省除險加固規劃。強化措施,確保城區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啟動實施了污水處理廠提質升級和中水回用工程,啟動了燕都新城排污工程和雨水收集工程的規劃設計工作,規劃實施了朝陽市城區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和西部產業園區配水工程建設,啟動燕都新城配水工程和水源工程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
與此同時,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積極做好承接遼西北供水工程準備工作,強力推進節水灌溉工程,全力提供水利技術指導和服務,做好設施農業配水工作,穩步推進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