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點項目投資額中,基礎設施投資占15.08%,交通占14.38%,制造業占14.92%,服務業占29.54%,民生占16.23%,服務業項目占據比重最大。重點項目投資對經濟發展貢獻率由“十一五”期間的19%提高到23%,直接就業30萬人,間接就業60萬人,同時隨著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的建設全面展開,重點項目在保持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十一五”重點項目建設回顧
“十一五”期間,青島市累計安排各類重點建設項目602個,涵蓋基礎設施、交通、能源、服務業、工業、農業、生態環保及循環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項目總投資6143億元,實際完成投資4707億元。重點項目建設對經濟發展貢獻折算GDP為4134億元,占“十一五”期間GDP總量的19%;已完成項目直接帶動就業16萬余人,間接促進就業30萬人,占當期新增就業總人數的13%;增加利稅近180億元,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較好的支撐帶動作用。
重點項目環灣集聚 優化藍色經濟布局
《規劃》按照環灣高端集聚的思路,優化藍色經濟布局,推動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環灣重點布局高端產業。環膠州灣區域,主要由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北部高端產業集聚區和西海岸經濟新區三大板塊組成。東岸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包括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嶗山區,重點布局旅游、會展、金融、文化意、科技與信息服創務、總部經濟等服務業重點項目,全面發展現代 務業,進一步提升城服市綜合功能。
北部高端產業集聚區包括高新區、城陽區、青島出口加工區、膠州市東部,重點布局半導體顯示照明、汽車機車、新材料、環保節能、生物醫藥、海洋科技等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高新區集聚政策和資源優勢,匯集國內外高端人才和創新要素,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與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類項目。
西海岸經濟新區包括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保稅港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和膠南市,統籌產業規劃,整合放大各功能區政策優勢,重點布局汽車船舶、海洋工程、石化、家電電子等產業項目,著力培育港口物流、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項目,發展成為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優勢突出、示范帶動作用大的經濟新區。
構筑“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的藍色經濟區建設總體格局。培育形成以膠州灣為中心,以膠州灣東西兩翼為新增長極的藍色經濟集聚帶。推動董家口臨港產業區、膠州灣西海岸經濟區、高新區膠州灣北部新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鰲山海洋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示范區五個功能帶動區建設,成為帶動全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強大引擎。建設一批現代漁業、濱海商務旅游度假、港口物流、現代裝備制造、海島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綜合利用與能源開發、科普教育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區,推動產業集中布局、集約發展,形成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多點支撐。
提升現代服務業 建設“數字”青島
根據規劃,為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我市將加大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優化服務業投資結構,安排重點項目230個,總投資2700億元,其中“十二五”完成投資192億元,占重點項目總投資的29.5%。其中已有項目180個,總投資2440億元,“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1800億元;重點領域招商項目50個,總投資260億元,“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120億元。
重點發展金融、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互動。完成燕兒島路國際金融港、產權交易所、國際商品交易所、半島票據清算中心、區域期貨市場交易大廳等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半島外匯交易中心、離岸金融、財富管理等領域項目,發展具有較強產業帶動、區域輻射作用和融資功能的金融產業,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
發展科技服務業。完成中國橡膠谷、國家質檢中心二期工程、中國科學院光電院、蘭化所青島研發基地、青島國家大學科技園(高新區)等項目建設。實施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內外科研機構、國家級孵化器、科技研發服務中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領域定向招商,凝聚創新要素,吸納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快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完成世紀互聯青島數據中心、普加智能搜索引擎、華強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無線局域網和無線城域網絡工程等項目建設。實施3G、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推廣應用和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等領域定向招商,加快“三網融合”、智能感知、物聯網等技術開發,建設“數字青島”。
新興服務業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服務外包、文化創意、會展經濟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升級,完成青島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北大創意科技園、文化創意總部基地、動漫傳奇海、鳳凰島影視動漫創意城、數字電影文化博覽園、青島市出版物交易中心、中國電影交易中心、魯信動漫體驗園、中視動漫城等項目建設。實施動漫游戲、工業設計、網絡應用、演藝娛樂、傳媒營銷等領域定向招商,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區域文化創意中心城市。
據悉,在“十二五”期間,我市進一步提升現有集聚區服務功能,加快培育發展市南奧帆文化旅游、市南國際航運服務、李滄百果山園藝旅游、李滄交通商務、市北中央商務、浮山商貿、四方歡樂濱海城、嶗山金融商務、城陽空港商務、高新區科技服務、唐島灣總部經濟、鳳凰島文化創意、溫泉旅游會展、南泉物流、董家口物流、靈山灣旅游度假、萊西姜山湖濕地生態旅游、平度茶山旅游度假、膠州灣國際物流、膠州西部商貿等集聚區,帶動服務業快速發展。
《規劃》中確定完成李村河中部污水處理廠、王哥莊污水廠等項目,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中水回用規模;推進重點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建設,高標準完成河流截污工程。
落實130個重點項目 完善社會民生領域
在社會民生領域,圍繞改善民生、推動社會轉型的目標,重點推進文化、體育、教育、醫療、住房等領域項目建設。安排重點項目130個,總投資1250億元,其中“十二五”完成投資1055億元,占重點項目總投資的16.2%。其中已有項目80個,總投資1050億元,“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970億元;重點領域招商項目50個,總投資200億元,“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85億元。
文化事業突出海洋文化,完成青島市文化中心、各區市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即墨老縣衙修復、膠州市市民文化中心、嶗山區市民文化中心、黃島區城市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繼續引進文化基礎設施項目,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內涵,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充分發揮公共文化體系的服務能力。
體育事業完成市體育中心二期、市足球訓練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實施市體校二期、高新區皮劃賽艇水上訓練基地、市軍體校射擊及自行車遷建、海上體育賽事等重點工程,完善帆船運動基礎設施,提高體育場館設施利用率。繼續引進體育設施建設項目,海上體育賽事項目,廣泛開展各種全民健身活動,加大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社會開放力度,積極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教育事業完成沙子口中心小學、遼陽東路南側居住區配套中小學、嶗山二中遷建、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學、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產學研基地、藍色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和布局均衡發展,努力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醫療保障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增加財政投入,全力推進健康城市建設。重點實施“953”工程,推進國家和省級重點學科建設,17個區域性醫療中心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水平。推進10個重點中心鎮醫院升級改造工程,完成村衛室達標建設,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個,基本形成城市“一刻鐘健康服務圈”。加快健全醫療衛生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
住房保障完善以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房和商品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和住房供應體系,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通過各類保障性住房、限價商品住房建設,最大化解決和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推進3321工程全面打造循環經濟
《規劃》指出,全面推進節能減排,推廣低碳技術,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發展循環經濟,高效生態經濟,落實國家循環經濟試點方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安排重點項目100個,總投資390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270億元,占重點項目總投資的4.2%。其中已有項目50個,總投資290億元,“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230億元;重點領域招商項目50個,總投資100億元,“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40億元。
生態建設方面要推進沿海生態景觀林及主要河流濕地保護工程、山區綠化、景觀改造工程、山體修復等生態項目建設,構建立體生態網絡。完成“十綠”工程、主要河流濕地保護、山區綠化景觀改造、楊家群河等河流及流域綜合治理等生態項目建設。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改善重點區域、流域和海域環境質量,爭取農村環境保護取得突破,環境安全得到保障。
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綜合整治海洋環境污染,嚴格涉海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規劃建設人工漁礁,加強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河口生態恢復工程;實施青島近海海洋氣象監控和災害預警預報工程,加強溢油、赤潮、滸苔、風暴潮、海嘯、海冰等突發事件的應急工程建設。
在循環經濟方面要建設一批以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為特色的循環經濟項目,實施循環經濟“3321”工程,著力打造3個循環經濟特色產業基地、3個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城區、20個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100個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單位,走以自主創新、集約發展、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為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推進實施十大節能工程項目,完成青島卷煙廠、北海船舶重工等節能項目建設,降低制造業能耗水平。落實建筑節能措施,推進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項目,提高建筑業的綜合能耗水平。推進大唐平度云山風電、大唐膠南六汪風電場一期工程、海岸錦城污水源熱泵、麥島金岸污水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建設。實施海水源熱泵、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生物質能和海水溫差發電等清潔能源應用領域定向招商,提高清潔能源的應用范圍和比例。
嘉慶資源綜合利用與海水綜合利用。完成天盾橡膠公司港機輪胎翻新、新天地“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國際再生資源監管、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推進城市生產、生活垃圾資源綜合項目建設,提高廢棄物綜合利用效率和水平。完成百發海水淡化廠建設,推進海水沖廁、海水冷卻、海水淡化等海水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強化在全國海水綜合利用領域的領先優勢。(記者 姜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