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前、昨兩天召開的全市水利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期間,結合城市水利特點,確定了構建蘇州水利現代化發展的25項評價指標,其中“流域防洪達標率、萬元GDP用水量、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旱澇保收田面積率”等六項單項指標將成為今后水利工作重點,蘇州將力爭在2014年率先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
據了解,2012年,蘇州水利建設計劃總投資110億元。其中,長江治理17.5億元,太湖治理12億元,區域治理15.5億元,縣級水利工程65億元。要以全面推進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為重點。同時加快其它重點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東太湖綜合整治工程、走馬塘(蘇州段)工程、福山水道南岸邊灘整治、太倉應急水源地工程、吳江備用水源地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記者從市水利局獲悉,“十二五”期間,蘇州將加快防洪除澇工程達標建設,全面提升抗災減災能力。進一步鞏固提高長江堤防防洪標準,有條件段堤防按防御100年一遇洪潮水位加固。配合流域機構進一步擴大太湖洪水出路,力爭太湖流域全面達50年一遇防洪標準。加快區域工程建設,實現防洪達50年一遇、排澇達20年一遇的標準。同時,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資源,全面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市年用水量爭取控制在1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控制在60立方米以下。
飲水安全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為確保供水安全,將繼續密切關注飲用水源地水質變化,加快第二水源地和應急水源地建設,加強藍藻預防和后續處置研究;加強太湖水源地保護,啟動陽澄湖第二水源地建設工作,完成長江引水工程項目前期準備,加快吳中、新區、園區等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
為全面打造“最佳城市水環境”,提升水環境承載能力,將對重點湖泊、河道和城區河道、農村河道進行生態清淤和綜合治理。加快城鄉污水處理,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到2015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0%;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城鎮達到95%,農村達到60%以上。目前全市農村黑臭河道共計377條,今年全市要完成200條黑臭河道整治任務,已納入年度城鄉一體化考核指標,同時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截流管網建設,繼續做好新一輪河道疏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