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都昌縣用水充足。而春節前,因鄱陽湖幾近干枯,靠4臺水泵日夜抽水才勉強滿足縣城居民的供水需求。當時,面對不容樂觀的供水形勢,該縣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醞釀開辟備用水源。而在省城南昌,也有人提議將柘林湖作為備用水源地。
日前,發生在廣西河池宜州市境內龍江的鎘濃度超標事件,也使我省各城市居民不得不思考:假如現有水源地突發污染事故,在沒有備用水源的情況下,居民的飲水問題該怎樣解決?
絕大多數城市水源單一
據了解,我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共141個,其中城市自來水水源地131個。《江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報告》公布的權威調查數據顯示,水質評價為安全的水源地為111個、基本安全的水源地有27個。這意味著,正常情況下,居民飲水安全無憂。
然而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加上無法預知的水污染,無疑給飲用鄱陽湖水和贛江水的居民敲響了水資源安全的警鐘。“備用水源”一詞又重新回到百姓視野。
吉安市供水公司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說,該市還沒有備用水源,不過去年公司提出了將禾河作為備用水源的建議,目前暫無回饋。這名工作人員說,開辟備用水源,需要埋管線,需要足夠的資金做支撐。九江市供水部門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九江除了長江水外沒有其他備用水源。
省水利廳相關工作人員說,目前我省絕大多數城市都是單一水源的供給形式,盡管都有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卻缺少規避風險的有效舉措,一旦水源發生危險,或遇上連續干旱年、特殊干旱年,風險程度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建立備用水源地迫在眉睫。顯然,應急飲用水水源和備用水源工程建設,是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水源地突發事件的必要措施。
各地醞釀建設備用水源
事實上,我省不少地方已將應急及備用水源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以應對突如其來的供水危機。
去年9月27日,省發改委對安遠縣城區應急水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批復。據悉,該項目總投資5420萬元,建設地址位于欣山鎮大壩頭村境內,壩址坐落在鎮江河上游瓦窯潭河段,水庫正常蓄水位433.8米,水庫總庫容202萬立方米,是一座以城鎮應急供水為主的小(1)型水利工程,水庫淹沒林地320畝、耕地5畝。安遠縣相關部門表示,建立應急水源旨在保障安遠縣城區人民飲水安全,彌補城區供水能力不足,改善周邊區域水環境,
隨著景德鎮市和昌江上游安徽祁門縣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昌江口污染的風險也在加大。然而,目前作為一個擁有50多萬人口的中等城市,除昌江干流外景德鎮幾乎沒有一個備用水源,一旦昌江上游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景德鎮將無水可用。3年前,景德鎮也傳出將投資3.5億元擴建玉田水庫作為城市備用水源的消息。不過,后來因種種原因,工程并無進展。景德鎮供水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又在醞釀將備用水源定在浯溪口水庫。“不管怎么說,市里還是很重視備用水源的建設。”有關人士說。
而各地尋找備用水源地也頗費功夫:宜春市水利部門多次組織召開會議,尋找城市備用水源。而南昌市也在為備用水源選址費心思。
事實上,早在數年前,我省就對各地備用水源工程進行了規劃。該規劃主要針對人口20萬以上、以地表水為飲用水水源的城市。按此規劃,九江市應急飲用水水源地擬建在賽城湖,目前賽城湖水量、水質符合飲用水要求,湖容積49660萬立方米;新余市擬建在白云水庫;鷹潭市應急飲用水水源地擬建在五湖水庫,此水庫為中型水庫;贛州市應急飲用水水源地擬建在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