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再次在干渴中迎來春天。云南為何三年連旱?干旱的背后,我們的水資源利用,是否有值得反思之處?在現有的制度條件下,該如何分配使用有限的水資源?
在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的第一天,8位委員鏗鏘開談,為抗旱節水紛紛建言獻策。無論是打井找水還是通過規劃充分利用再生水,委員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出,重視水安全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應持之以恒、一以貫之。
委員 李云壽
(云南省農科院環科所副所長)
開源節水不是短期之舉
“大旱若持續,農作物可能爆發病蟲害。”自1985年起,李云壽就耕耘在農科領域,連續3年的旱殤讓他著急得上火。他說,今年的大旱有兩大特點:一是來得特別早,小春還沒過,旱情就已經蔓延開來,第二是氣候災害的累積性效應特別明顯。今日之困,其實是前兩年大旱累積的結果。李云壽打比方說,假如2010年的大旱是一場重感冒,那么到了2011年,全年降雨量的持續不足,水分的持續蒸發,已經將這感冒發展成為肺炎。
“更致命的是,如果旱情持續發展下去,可能會引發農作物病蟲害暴發等次生災害,例如蔬菜中的蚜蟲數量會劇增,蝗災都有可能發生。”李云壽憂心忡忡。
“開源節水不是短期之舉。”在李云壽看來,近年來頻發的旱情,提醒人們,任何一個地區的資源承載力都是有限的,應該“將水安全提到糧食安全高度”。
委員 錢聲幫
(中科院聯合光學研究室昆明基地主任,兩個“太陽”類木行星發現者)
預防污染就是最好的節水
天晴無云,本是天文工作者最愛的天氣,因為這時才能觀測天象,但在2011年中,錢聲幫經歷了247個晴天,這詭異的數字讓他憂心忡忡——大旱又來了。
錢聲幫感慨,近年來,人為因素造成的水污染屢見不鮮 ,一是工業污水偷排放現象依然存在,廢氣、粉塵通過雨水循環進入水體造成污染明顯;二是普遍使用的化肥、農藥滲透土壤已使水質受到污染;三是大量城市垃圾堆放區、農村垃圾及畜禽糞便與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的面源污染日趨嚴重。
因此,他建議:一是堅決杜絕未經處理的污水違規排放現象,廢氣、粉塵要進行有效治理。二是運用科技措施逐步改變農村化肥、農藥使用辦法,盡量減少面源污染,從根本上解決水質性缺水問題。三是徹底解決城市垃圾、污水處理問題,結合新農村建設著力治理亂堆、亂放、亂排的習慣和現象。
委員 胡開林
(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恢復農閑全民上水利傳統
“據水利廳普查統計,全省5514座水庫,有相當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險。”胡開林建議,恢復當年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忙用水、農閑全民大上水利的良好傳統。
此外,他建議“水環境管理向鄰國泰國學習”:凡水必然是國資財產,水體的水質、水量均應盡快進入當地各級行政管理的主要責任,亂動者違法懲辦等。
“節約用水不等于單純地減少用水量,因為這樣勢必將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而過慣了用水舒適生活后要求降低用水量,可能會造成人們對節約用水陽奉陰違。”因此,節約用水是指具有科學行為的用水:如一水多用(如洗滌水可再沖廁所)、中水回用、循環用水(尤其是洗車場應堅決執行限量供水及循環用水,否則關閉)、清潔用水(如洗車)采取手工擦洗等。總之,減少一次用水量,增加重復、循環用水量,需要宣傳鼓勵。
委員 李懷秀
(國家一級演員)
抽水馬桶節水有妙招
“這么缺水時,依然能看到城里路邊破損的水管,自來水嘩啦啦地流淌著。” 春節時,李懷秀回老家石屏村莊里過年,一路看見不少塘壩都干涸,老鄉的缺水也讓她著急得不行,采訪中,這位歌唱家頓時變成了環保專家,一口氣說了好幾個節水的點子:設立自來水漏損舉報獎,鼓勵市民向管理部門舉報漏水現象。對浪費水資源的行為,獎勵舉報;每次沖廁所,抽水馬桶都會用掉大量的水,如何減少沖水量呢?李懷秀提供了一個妙招:只要在抽水馬桶的水箱里放上兩個礦泉水瓶,裝滿水后,再放到水箱內,這樣每次水箱就會少蓄1200毫升水。一般馬桶水箱可以蓄6升水,少用1升多,不會有什么影響。但長期使用,可以節省不少水。此外,她還提出,別把馬桶當垃圾桶,很多人把剩飯剩菜倒在坐廁里一沖,以圖方便,可是這樣一來,自來水就浪費了。
委員 李連舉
(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170億立方地下水待開采
“今年云南的旱情主要是在中東部。這個旱情很巧合,干旱比較重的都是石灰巖地區(喀斯特地區)。”李連舉分析,因為石灰巖地區的巖石溶解于水,降雨降到地表以后蓄不起來,通過管道流到地下的構造或者暗河里面,所以這些地區往往缺乏地表水,而地下水相對很豐富。
基于這一點,今年抗旱的地下找水工作就格外重要。李連舉透露,我省預計每年有750億立方米地下水,其中有190億立方米是可以開采,但利用率卻非常低,原有深井與2010年、2011年抗旱連續打井數量統計下來,也只開發了20億立方米的地下水,開采的潛力非常大。
目前,省國土資源廳已經在旱情比較重的9個州市部署了267口深井。目前已經有40口井出水了。李連舉說,出水量大的井每天可出2000立方米,這意味著能滿足兩萬人一天的飲水用水。
三連旱也給云南人敲響了警鐘,李連舉透露,今后將預先在城鄉接合、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打下深井,提前備好“應急水”,遇上干旱的年頭便及時啟動,有備無患。
委員 廖鴻志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減少高耗水行業開工量
“云南不是水資源不足,而是水資源利用不夠充分,我們有很多大江大河、高原湖泊,但是看得見,用不著,這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站在云南地圖前,廖鴻志比劃著云南豐富的水資源。
事實上,我省水資源在全國排名第三,然而開發利用卻只達6.9%,而全國總體利用率在16%以上,“工程性缺水”現象突出。廖鴻志說,引水工程云南很早就已經行動了,去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出臺,明確了滇中引水工程。
“現在只期盼滇中引水工程盡快啟動,長遠地解決滇中連渴的問題。而當下,首先保證生活用水,這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廖鴻志坦言,現在大旱來襲,應該考慮多保障農業、生活用水,同時適當減少高耗能工業的開工量。
委員 魏里程
(省經濟研究院綜合部主任)
加大階梯水價實施力度
年年抗旱,年年旱。面對這一問題,魏里程認為,應當建設節水城市。從規劃、生產、生活都推行節水觀念。
在產業選擇、產業布局時,著眼選擇一些對于水資源消耗較少的產業發展。
“對普通居民用水設置一個量,超過這個量,或者達到更高用量,完全可以按照正常水價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來收取。”魏里程表示,應當制定特殊的市場機制,加大階梯水價的實施力度。對于這部分收益,不能歸給自來水公司,應當作為水資源保護資金來進行公共使用,也就是通過經濟杠桿來保護水資源。
委員 夏傳煊
(曲靖市政協副主席)
小區需建再生水入戶管道
“我們總是想著怎么開源,向大自然要水,但從來沒扎扎實實地考慮過怎樣節流,長期以來,沒有節水的意識,基本未考慮節水舉措!”去年兩會,夏傳煊就提交過《有效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的提案,今年,她計劃再次提交這個提案。
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但夏傳煊調研發現,“我國發達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僅為6%,多數城市為零。”
因為城市規劃建設中,沒有布局安排“循環水”使用管道建設,再生水無法利用,大量工業和服務業(洗車、桑拿、澆花澆草)用的都是飲用水。當城市供水不足時,往往花大力氣、大價錢調水解決,而節水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也無條件開展有效的節水。
她建議,在城市建設中,科學編制節水規劃,著力建設用水、治污、循環使用的供水系統,把再生水利用作為節約用水的一個主要供應水源,替代馬桶、生產、綠化、景觀用水。為保證再生水利用實現,應立即著手新建工程安裝再生水入戶管道的建設要求,同時對舊有建筑逐步進行安裝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