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22日是世界水日,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樹立水憂患意識,促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等逐漸成為全社會的關注重點。昨日上午11時,市自來水總公司副總經理吳勝華做客“行風熱線”時透露,惠州市政府最近召開的會議已經通過《惠州市城鎮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其中規定,二次供水儲水設施由每年至少清洗1次增加到2次。
“惠州市民飲用水安全”
如今,飲用水安全已逐漸成為政府、社會和公眾日益關注的問題。在昨日的連線節目中,吳勝華就與城市安全供水相關的水源、二次供水、“一戶一表”改造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有市民擔心,東江和西枝江時能看到有污水排入,究竟如何才能確保水源水質比現在更加清潔、干凈、放心?對此,吳勝華表示,目前惠州老百姓飲用的水是安全的,水質和水源都有保障。他說,市民平常肉眼看到的指標只是一項,就是水的渾濁度,這跟天氣、氣候都有關,比如下大雨時水比較渾濁。“濁度上升,只是給處理工藝帶來一些問題,但不會對水質造成大的影響。”
據了解,惠州的引用水源全部取自東江,不僅水源水質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標準,同時還有現代化的水處理工藝。據了解,目前惠州市區有3間水廠,分別是江北水廠、河南岸水廠和橋東水廠,3間水廠的處理工藝在廣東都處于前列,各個環節都有相應水質監控。目前全國的要求是出廠水至少要監測106個項目,惠州則在去年已經達到該標準,現在檢測能力達到120項。
惠州3間水廠的供水量能否滿足市民需求?吳勝華介紹,目前3間水廠的供水總量為70萬立方米,而惠州就算在每年的用水高峰期,即5月至10月,用水量為60萬立方米,“還有10萬立方米的余量,在高峰期也能絕對保證大家的用水。”吳勝華說。
二次供水儲水設施半年需清洗一次
相比原水供水,二次供水的水質更容易被污染,二次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都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自來水出廠水質再好,但二次供水管理不到位,到用戶家中的水質還是會受到影響,因此,二次供水相應的管理部門和環節,包括主管部門,以及施工、驗收各個環節都應有所規定。
家住黃塘小區的張先生反映,樓下的供水池很久都沒有清洗了。對此吳勝華建議,如果小區由正規的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應該向物業公司提出清晰要求,如果物業不回應,可以向衛生部門進行反映,“只有等清洗消毒完全達到標準后,才能繼續使用二次供水設施。”吳勝華說。
吳勝華透露,《惠州市城鎮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近日已通過市政府審議,將于近期執行,其中明確規定,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定期進行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二次供水儲水設施每次清洗消毒后,應委托具有水質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水質檢測,檢測項目應不少于《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水質指標的必檢項目;二次供水設施管理維護單位應向用戶如實公示檢測結果,并將檢測結果存檔備查。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現在大多物業公司可以按要求完成水池清洗,保證每年清理一次以上。”吳勝華說,根據管理職責和職能,二次供水系統管理設施由產權所有人,即小區各個業主共有,管理部門主要是各小區的物業公司,新規定執行后,將監督個物業公司一年至少清理兩次二次供水儲水設施。
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已完成9萬戶
一戶一表改造工程也是惠州市民關心的重點工程。
據了解,惠州的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啟動于2000年左右,四年時間已改造了一萬多戶,2008年以后,由于供水形勢的變化,惠州政府開始制定一戶一表實施辦法和實施細則,因此改造工程大范圍展開,吳勝華表示,從2010年6月份到2012年6月份的兩年時間內,惠州全市中心城區一戶一表改造將集中推進,完成12萬戶居民的一戶一表改造。據了解,目前已完成一戶一表改造的戶數為9萬戶。
“一戶一表比以前的水費計量更準確。”吳勝華介紹,從計量收費的角度來說,用戶可以直接面對自來水公司,更加便捷,自來水公司的服務也能更加到位。同時,一些年代較久的小區水管生銹情況嚴重,因此水質水量水壓都會受到影響,通過一戶一表改造可以改善該問題。
對于有用戶反映一戶一表改造后,一個月實用水為20立方米,但卻要交22立方米的錢。吳勝華回應稱,據自來水公司了解,這種情況確實有碰到,主要是因為小區總表和分表之間的差值需要由住戶分攤,多出來的2立方米用水量,可能是在一戶一表改造過程中的累積水量,因此改造當月可能會多出這個累積水量的分攤,下個月正常運轉后就不會多產生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惠州自來水的價格由三部分組成,基本水價1.5元/立方米、代政府征收的污水處理費0.85元/立方米、垃圾處理費0.49元/立方米,整體構成了2.84元/立方米的現行水價。吳勝華說,為了鼓勵節約用水,惠州早在去年已開始實行梯度水價,同時,如果每個家庭月用水量在18立方米以下,基本水價1.5元可以按九折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