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寶象河水庫庫容量為141.88萬立方米。”看著這個數據,寶象河水庫管理所所長伍文雄的心揪得更緊了,這個數據意味著如果匯水區域依然無來水,按照日供2萬立方米水量,即使不計算蒸發量,寶象河水庫僅能維持40天。
1957年建成,1958年投入使用的寶象河水庫最初為農灌水庫;1996年,由于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改作飲用水水庫,成為承擔昆明主城區供水的“六庫一站”之一,主要承擔包括后來建設的空港經濟區、新機場在內的城市自來水管網難以覆蓋的東片區,按照設計供水,關系到官渡區10萬人口的用水。
寶象河作為多年調節中型水庫,將不均勻的多年天然來水量進行優化分配、調節,匯水區域達67.2平方公里,設計蓄水量為201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量應為1800萬立方米。官渡區的水務工作者深知,大板橋屬于偏干地區,官渡區的旱區就在大板橋,因為大板橋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并且海拔高,大多為山區、半山區,喀斯特地貌顯著,溶洞、地下河多,不易蓄水。可就是這樣,2002年寶象河蓄水量也達到了1890萬立方米。“周圍的青山倒映在水上,宛如一塊碧綠美玉。”伍文雄說。可如今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五六米,是建庫以來的最低水位。
“這里本應被一汪碧水覆蓋。”官渡區水務局副局長陳金榮站在涵洞前說,身旁包裹鋼筋的泥土裂開了密密麻麻的縫隙,四五米外的水泵正轟隆隆地往洞口灌水,“由于水位下降,水壓不穩,供水不暢,從去年11月17日起完全靠3輛泵船不停輪換,24小時不間斷抽水,每輛泵船一天大約能抽8000立方,至今累計抽水85萬立方。”
官渡區對全區現有的庫塘飲用水進行科學調度,除了對寶象河水庫采取移動泵船取水外,去年11月4日,市、區水務局、自來水公司到大板橋街道的靈源龍潭召開現場工作會,決定將靈源龍潭作為城市供水臨時水源使用,積極協調村組,第一時間就將地塊移交使用。從今年1月24日起,靈源龍潭水每日供水2萬立方米。再加上青龍洞、黃龍洞兩個龍潭每日5000立方米的供水,累計每日向寶象河水廠提供約3.7萬立方米水源。
雖然現在多方調水,但真正能解決寶象河水廠供水后患的,還是實施清水海引水工程。清水海引水工程作為昆明空港和新昆明建設的配套工程,是“滇中調水”的先行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將形成松華壩、云龍和清水海3大供水水源。目前,清水海引水工程一期水源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95%,預計4月將向昆明城區供水,年供水量可達1.04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