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跨皖浙兩省的新安江發源于黃山市,是我省(安徽省,下同)僅次于長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也是錢塘江正源、浙江千島湖最大的入境河流,其中我省境內新安江干流長242公里,占干流總長67.5%。從去年起,財政部、環境保護部會同安徽、浙江兩省啟動實施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
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安江水資源保護工作,早在2003年就對新安江流域進行水功能區劃。去年,我省在制定市縣政府分類考核辦法中,把黃山單列為四類地區,不考核工業指標,加大生態環保、現代服務業等考核權重。
“有水方成河,保護新安江首先要加強流域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 ”黃山市水利局負責人介紹,據不完全統計,“九五”以來,我省新安江流域上游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直接投入超過140億元。
黃山市水文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市境內新安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78.6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62.65億立方米,其中省界斷面多年平均出境水量超過60億立方米,占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的60%以上。
“這些數據既反映了上游地區生態保護成果,也說明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為8%,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當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資源量豐沛。二是以犧牲發展為代價自覺保護,2009年黃山市就在全省率先完成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關停并轉企業100多戶,此后沒有新上一個“兩高”項目。三是工業經濟欠發達,經濟較為落后。 不惜代價控制“三條紅線”
新安江上游地區盡管水資源總量豐富,人均、畝均占有量均超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沒有入境水量,污染防治的壓力越來越大。
據了解,黃山市近年來相繼關閉了流域內造紙、印刷、水泥等污染嚴重的企業,適度發展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特色工業,工業用水增幅遠低于工業發展速度,但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用于節水技改的投入相對較少,工業用水效率提升的空間和潛力都較大。
“農業用水比重最大,提升用水效率的難度也最大。 ”黃山市農委負責人介紹,農業用水占全市總用水量60%以上,隨著近年來種植結構調整、節水技術推廣,農業用水下降較快,但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6,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他認為,黃山市年降水量在1700毫米以上,但徑流量年際、年內分配極不均勻,一般年景3月至7月徑流量占全年的70%以上,其中6月份占全年20%左右,經常導致汛期洪災頻繁,非汛期干旱缺水,農業用水量隨流域的豐枯期變幅較大。另外,由于地處山區,山高坡陡,地質災害多發,水土流失治理相對困難,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成本高、難度也較大。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確定了 ‘三條紅線’,即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如果這‘三條紅線’控不住,保新安江一江清水就是句空話。”黃山市社科聯主席汪煒認為,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是新安江上游地區面臨的最大難題。既要控 “紅線”,又要保發展,就必須把生態優勢轉為后發優勢,圍繞綠色發展、轉型發展主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據了解,黃山市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實施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重點項目500個以上,投資總規模突破400億元,積極探索保護與發展并重、防治與民生兼顧的“新安江模式”,不惜一切代價控制“三條紅線”,保住一江清水。 不遺余力推動轉型發展
新安江被公認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黃山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黃山市在新安江干流和支流共布設8個監測斷面,常年監測結果顯示,該市境內新安江水質總體保持良好,各斷面各項監測指標年均值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其中出境斷面水質常年穩定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標準。
“河流的水量與水質呈辯證關系,必要的水量具有維持河流生態基本平衡的自我調節能力和抵御破壞的能力。”有專家認為,目前正在實施的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方案,主要強調水質補償,補償面過窄,建議增加水量補償,這既有利于調動全社會保護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在當今工業化、城鎮化推進導致用水需求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切實執行水資源管理的 “三條紅線”制度,有效減輕和壓縮現有的水資源荷載。
去年來,黃山市把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與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兩大試點有機結合起來,初步排定超億元的項目240個,全力打造旅游觀光服務、徽文化展示、現代會展“三大中心”,重點發展休閑養生、攝影演藝、鄉村旅游、戶外運動、商貿物流“五大基地”,力爭5年內全市第三產業比重達到50%,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口50%以上。
“把新安江流域打造成生態宜人、環境優美、人水和諧、經濟繁榮的可持續發展區域,是黃山人民堅持不懈的奮斗目標。 ”黃山市委主要負責人認為,新安江上游區域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既面臨加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任,又承擔維護水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責任。建議國家林業部門將黃山市列入全國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加大對政策性森林保險財稅支持力度,并在上游地區開展森林碳匯試點,設立新安江流域林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