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訊 有著2350年歷史的千年帝都咸陽天藍、水清、地綠,煥發出勃勃生機。
咸陽市委、市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創建工作,涌現出一批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村。
18個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
為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創建工作,咸陽市政府2009年成立了農村環保工作領導小組,提出用3年時間,圍繞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的農村面源污染,以建設清潔水源、清潔能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為目標,選擇100個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在100個社會主義新村中開展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積極建設一批生態文明示范村莊,同時編制《咸陽市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為咸陽農村環保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咸陽市圍繞生活污水治理,在農村推廣分散式沼氣池凈化污水處理和集中式氧化塘、人工濕地處理相結合的處理方式;生活垃圾處理重點推廣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模式;畜禽糞便污染治理主要堅持走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的路子,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劃定、監測周邊污染源的執法監管工作。
從2008年開始,他們先后爭取國家、陜西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618萬元,在全市18個村集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建成禮泉白村果——畜——沼生態循環農業、淳化潤鎮生態校園、旬邑新村建設環保一體化、彬縣農高鎮舊村改造整鄉推進環保一體化等一批農村環境整治的示范點,建成星光養殖場、海龍養殖等一批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標準示范點,全市已建成沼氣池5萬多口;縣級污水處理廠全面建成,垃圾處理場全面建設,農村環境污染處理能力得到加強。
積極開展生態創建活動
咸陽市圍繞創建生態(示范)縣、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范)村活動,加強制度建設,積極倡導生態文明,農村生態示范創建活動扎實推進。2008年,禮泉縣被環境保護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2009年,彬縣、淳化、旬邑縣三縣被省環保廳命名為省級生態示范縣;已建成禮泉煙霞鎮、彬縣農高鎮、淳化車鎢鄉3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禮泉袁家、禮泉白村、旬邑車村等5個省級生態村,創建生態示范鄉鎮13個,生態示范村130個。
不燒一把火 不冒一縷煙
幾年來,咸陽市通過采取《告全市農民朋友書》、《孩子給家長的一封信》、《秸稈禁燒公眾調查表》、手機報以及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組織禁燒文藝小分隊下鄉入村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同時廣泛在全市推廣“麥茬收割高度不得超過15公分”的限茬收割措施,積極推廣秸稈機械撿拾打捆、硬茬播種技術,全市共組建56個大型秸稈收購公司,每年增收1760萬元;大力推廣秸稈還田、青貯飼草、秸稈氣化等成熟農業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的力度,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對收割期間的閑棄秸稈及時組織清運,集中堆放,從源頭杜絕火源。
同時,在全市建立了市級領導、部門包縣區,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組,村組干部包田塊的四級禁燒聯動責任制,環保、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檢查指導,嚴防焚燒秸稈環境違法行為發生,確保了全市大氣環境質量好于二級天數穩定達到315天。
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咸陽市實現了連續3年夏、秋兩季“不燒一把火、不冒一縷煙”的禁燒目標,有力地保障了轄區咸陽機場、西寶高速、西銅高速、312國道和隴海鐵路等重點禁燒區域的陸空交通安全,有效地保護了全市的大氣環境。(宋立軍 胡愛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