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省印發《四川省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為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近日,全省各地積極貫徹落實“河長制”,加快建章立制,讓“河長制”實實在在成為治水“責任田”,推動治水常態化長效化。
抓牢摸底調查
建章立制“心中有數”
按《方案》有關精神,廣元將確保2018年底前全面落實河長制。為此,2017年廣元積極做好河湖現狀調查,對河湖的流程、流域面積、水質、沿線的排污口等13個方面情況建立動態檔案,為下一步制定河湖管理保護對策提供基礎資料。
在廣安,目前全市已明確,721條河流、332座水庫、17206口山坪塘、1290處石河堰將全部納入河長制范圍,實現河長制全域覆蓋。廣安提出,今年底前,將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工作體系。
在內江,正積極開展全市河庫基礎信息調查摸底,組織指導縣(區)、鄉鎮(街道)全面開展“一河一庫一策”治理保護方案編制。
直面問題定目標
各地“治水”有側重
數據顯示,德陽全市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人均擁有量的38.5%,是全國330個重點缺水型城市之一。一旦遇上水污染,將直接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
為此,德陽提出,面對非法采砂、排污等問題,僅靠水務部門去處置是不夠的。要加強河道的依法管理,全面推行河長制,地方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協調整合各方力量,將改變水資源管理的現狀。據悉,目前德陽落實河長制的相關方案已完成草擬,下一步將全面推行。
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還有廣安。該市提出,將編制“一河一策、一庫一策、一塘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建立目標、問題、任務、責任“四張清單”,科學施治。各級河長牽頭組織對侵占河道、圍墾湖泊、電毒炸魚等突出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同時還將建立河湖聯防聯控機制,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協調治理,讓下游不再“受災”。
先行先試抓落實
認領落實“責任田”
3月20日,樂山市井研縣,茫溪河三江鎮段村級河長、三江鎮石廟村主任阮華偉,在巡查中發現自己負責的河段有生活垃圾。他即刻拍照上傳到鎮上“河長微信群”里,并組織人員及時清理。
井研縣境內無大江大河過境。縣域內最大的河流茫溪河,常年水質不佳,是省政府確定綜合治理的32條重點小流域之一。2月21日,井研全面啟動河長制,將縣域內所有河流劃分為95條河道,落實每條河道的起止點、河長、責任鄉鎮和聯系部門。各級河長“實名認領”,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道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河長制的試驗在內江早已有之。“但之前‘河長’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把河道管好,不遭污染。新的河長制包含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線管理等六大工作任務,更全面、系統。”內江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內江將逐步形成全市所有河庫名錄及基礎臺賬,初步建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河(庫)長責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