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一旦出現污物沉積,或者湖水臭氣熏鼻,將與城市文明顯得格格不入。今日,記者從重慶市渝北區創模辦了解到,該區從去年6月開始,開始對盤溪河流域“兩湖一河”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其中,整治水環境采用的人工浮島技術在我國還是一種新工藝。
盤溪河流域“兩湖一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屬于“渝北區三河七湖五公園”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也是市級項目。該工程包括五一水庫、紅巖水庫、盤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
近年來,五一水庫、紅巖水庫、盤溪河由于周邊房地產開發、污水直接排入和雨污混排等原因,造成水質受到污染。
從2010年6月開始,渝北區就開始對五一水庫、紅巖水庫、盤溪河的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為了根治水環境污染,在施工過程中,選擇了人工浮島技術,在環湖臨岸部分地段,用防腐木材制作成框架,經防水、防腐處理后,把框架內的單元格組合、連接,成型為成片的浮床,并用尼龍繩子栓混凝土固定樁或墩上。
渝北區創模辦的工作人人員告訴記者,人工浮島目前在我國還是一種新工藝木,就是在框架內擱置花盆,盆內裝填輕質陶粒,并載種水生植物(如梭魚草、黃花鳶尾、美人蕉、菖蒲、風車草、千屈菜等),形成浮于水面的植物浮島,植物根須直接吸收水中營養物質,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且又能增加景觀效果。
除此之外,渝北區還采取人工復氧、人工循環、邊坡處置、湖底清淤等方式,加大對盤溪河流域的水環境整治力度。
盤溪河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深得市民擁護和支持,昔日狼籍滿目、惡氣醺鼻的臭水溪,經過各級政府部門的努力,今朝得以徹底治理,湖水清澈,湖底可見,空氣清新,為市民營造了良好的都市生活環境。(記者:李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