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于微山縣高樓鄉漁民孫茂東來說是個收獲的年份:“收入比前幾年翻番吧——過去一天捕幾十斤就不孬,現在好了能捕一二百斤,好多年不見的毛刀魚、麻坡魚也能捕到。”
客水眾多的南四湖今年湖區水質均值超過了IV類標準,但污染最為嚴重時不少入湖河流斷面COD(化學需氧量)均值高達數千毫克每升,孫茂東告訴記者,當時湖河魚蝦幾乎絕跡。而現在所有入湖河流都可見魚兒游,這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日出斗金”景象重現。
環保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推動力。省環保廳廳長張波介紹說,自2003年以來,我省連續8年經濟兩位數增長、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濃度年均分別下降19.9%和18.9%,水環境沒有新欠賬,質量明顯改善,總體已恢復到1985年以前水平,這說明山東以水污染為代價的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明顯改變。
記者從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了解到,進入去年12月,省級環保部門直接監控的59條重點污染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濃度比2009年同期分別下降40.4%和61.7%。去年初,山東提出以“恢復魚類生長”作為當年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治理目標,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目前按常見魚類能夠穩定生存的技術參考指標衡量(COD≤60毫克每升、氨氮≤6毫克每升),目標已經初步實現,山東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重要轉折。
近年來我省先后實施了15項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地方性重點行業和流域污染物排放標準,去年起,我省各流域統一標準限值,取消了高污染行業排放特權。通過地方環境標準的引導作用,有力推動了高污染行業轉調,實現產業升級。造紙業曾是水污染的“大戶”,7年來,全省草漿造紙企業數量減少近70%,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同比減少64%,而產量、利稅則分別增加1.5倍和3倍多。
據悉,目前全省已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201座,污水集中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85%左右。對59個河流斷面、144個城市空氣自動站、24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1000余家省控重點監管企業和17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聯網實時監控,全省重點監管企業達標率達到97.6%,城鎮污水處理廠達標率達到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