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次洪災發生在德國的東部和南部地區,給內地農牧業造成很大損失,尤其東部地區是德國重要的農作物種植地,同時也給當地的工業生產帶來了嚴重影響。南部巴伐利亞州的一些工廠甚至不得不暫時停產,而東部的重災區之一的薩克森州由于很多交通設施被洪水淹沒和損壞,導致零配件供應中斷,使得大眾汽車一家裝配工廠一度暫時宣布停產。
除了農業和工業以外,洪水也給旅游資源豐富的東部和南部的旅游業以及相關餐飲業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目前這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造成了巨大損失,由于洪水還沒有完全退出,所以目前還沒有確切數字,相關的評估統計工作還在進行當中。不過可以參考2002年特大洪災給德國造成的損失,僅僅是保險公司賠付的金額就高達18億歐元,以當時的匯率計算,大概相當于180億元人民幣。
大部分的德國城市都有著發達的地下排水設施,因此在遇到大雨時積水很快就會被排走,基本不會形成內澇。但是在遇到特大暴雨的時候,尤其是沿河城市,由于地勢較低,往往更容易形成倒灌。德國的河流通常比較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江、大河,城市也往往因地勢而建。有的地方就建在河邊,甚至河流直接從城市穿過,比如萊茵河直接穿波恩、科隆、杜塞爾多夫而過。平時河水輕波蕩漾,宛如一條披在城市上的玉帶,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然而一旦遇上大雨,特別是百年不遇的大雨,暴漲的河水將會如脫韁的野馬呈現出另一副面孔。比如波恩、科隆這樣的城市就會經常受到洪水的困擾,甚至科隆近靠河岸的一些建筑都無法參加涉水險,因為沒有保險公司愿意承擔這個看得見、摸得著、隨時有可能發生的風險。
城市的地勢不可能整體提高,因此防止洪水侵襲的辦法就是加高、加鑄防洪堤,比如波恩的原議會辦公區曾多次遭遇萊茵河洪水,一幢在建的辦公樓由于被洪水浸泡不得不重新整修,從而成為德國造價最高的建筑。現在沿河地段新建了防洪堤,有效解決了洪水帶來的問題,但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區塊。如果整個城市,甚至是整個地區的大規模防洪設施建設,就會困難重重,因為這涉及到巨額的財政投入。不同的政治派別以及不同的利益集團通常會陷入無休止的扯皮,曠日持久的討論嚴重阻礙了計劃的落實和工程的進展,尤其是政客們都會利用這樣的天災大作文章。
2002年德國發大水時,時任總理的施羅德親臨救災現場并且許諾,加強防洪保護的建設,這也幫助他再次贏得了大選。然而11年過去了,很多工程仍然停留在紙上或者爭吵之中,當年的重災區的防洪建設至今還沒有完工。而德國城市排水系統發達,遇水不澇也許將繼續成為一個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