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將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作為“一號工程”來推進。項目建設力度決定經濟發展速度,項目建設水平決定經濟發展質量,但是上項目不能盲目,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把其他地方的污染轉嫁到這片凈土。堅持環境保護重于一切的原則,將生態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注重實效。
和誰對話?
韓冬炎黑龍江省慶安人,哈爾濱工程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1986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大慶石油管理局井下作業公司團委書記、井下作業一分公司黨委書記兼經理,大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大慶市政府秘書長,大慶市委秘書長,大慶市常務副市長,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市長。
為什么對話?
齊齊哈爾市已將發展定位拓展為生態市園林城、綠色食品之都、裝備工業基地、生態旅游勝地、歷史文化名城。我們想知道,齊齊哈爾市如何克服困難、突破常規,用180天完成了為期兩年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建設任務?作為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如何在經濟發展中破解環境難題?今后如何繼續謀劃生態市建設藍圖?
對話人 韓冬炎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市長
采訪人 中國環境報記者 李慶生 吳殿峰
點擊一
焦點關注 如何突破常規,完成松花江規劃項目
關鍵思路 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以鐵面、鐵拳、鐵腕、鐵心的精神,推進規劃項目建設
記者:抓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建設,加強本地區污染防治,對改善松花江流域的水質具有重要作用。齊齊哈爾市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工程量大的嚴峻形勢下,克服困難、突破常規,用180天完成了為期兩年的建設任務?
韓冬炎:2010年3月初,我和郝會龍書記剛到齊齊哈爾工作的時候,全市11個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項目大多沒有建成,其中,中心城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這個項目還未開工,而國家要求這些項目今年必須建成。我們深刻認識到,推進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不僅是國家的要求、人民的期盼、發展的需要,也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生態任務和發展任務。因此,我們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將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作為“一號工程”來推進。市委書記郝會龍多次提出,要以超常規的建設速度,確保9月30日前通水。為此,我要求項目單位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堅決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僥幸心理,想盡一切辦法,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一切代價,科學運作、埋頭苦干,保質保時地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一是明確責任。按照黑龍江省政府要求,以鐵面、鐵拳、鐵腕、鐵心的“四鐵”精神,推進規劃項目建設。對以政府為建設主體的規劃項目,不能如期完成的,依紀問責,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理。對以企業為建設主體的規劃項目,不能如期完成的,依法關停,從根本上實現減排。
二是倒排工期。各有關項目單位以周為單位制定項目詳細實施計劃,對項目進度做出書面承諾,上報市政府備案。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規劃項目設計,保證規劃項目的預算和設計變更有依據。對每個工程實施分段招標,保證建設單位的施工資質和施工能力。項目建設指揮部組織廣大建設者與時間賽跑,與困難抗爭,倒排工期,三班作業,歇人不歇設備,近百臺機械設備、近千人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
三是強化督辦檢查。將規劃項目建設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納入政府督辦事項,在新聞媒體公布工作目標、完成時限、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環保、發改、監察、建設等部門組成專項檢查組,逐個項目進行專項督察,確保在建項目保竣工、竣工項目保運行、運行項目保穩定。市政府每月聽取一次匯報,并適時啟動約談制度。
四是搞好協調配合。發改、財政、建設、環保、國土、水務、電力、監察、審計等部門和各項目單位,堅持特事特辦和急事急辦的原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支持和推進規劃項目實施。
通過努力,2010年9月30日,實現了中心城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通水試運行,使中心城區的污水日處理能力提高到20萬噸,滿足了全市污水處理的需要。全市11個規劃項目全部建成,每年可削減化學需氧量3萬多噸。
未來,我們將站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去謀劃嫩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給予嫩江和松花江更多的人文關懷,充分實現“水養人”的生態價值、“水生金”的經濟價值,把實現水、城和諧,提升城市品位作為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
點擊二
焦點關注 如何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
關鍵思路 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形成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循環共生的良好發展局面
記者:黑龍江省提出產業項目3年攻堅任務,集中力量狠抓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難題。那么,齊齊哈爾市政府在上項目時,如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韓冬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的。如何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是齊齊哈爾市這樣一個國家老工業基地必須破解的難題。
40多年的計劃經濟,使我們面臨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重工業比重大,大中型企業相對集中,環保歷史欠賬多等問題。從全市產業發展看,總體經濟結構依然是一產大、二產弱、三產低,產業結構依然是傳統工業比重大。這種經濟格局和產業結構制約了全市發展。近幾年,雖然一些大型企業的部分工藝和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但落后的工藝和設備仍然較多。要實現快發展大發展,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是不可逾越的門檻,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唯一出路就是大上項目。可以說,項目是齊齊哈爾發展的根基和命脈,項目建設力度決定經濟發展速度,項目建設水平決定經濟發展質量,只有抓住大項目建設,才能贏得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主動權。但是,上項目不能盲目,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把其他地方的污染轉嫁到這片凈土。
因此,必須和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規劃及齊齊哈爾市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全面實施“結構優化、項目牽動、創新引領、園區擴張、開放升級和環境支撐”六大戰略,推進齊齊哈爾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的歷史跨越。在推進項目建設進程中,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加快重點企業升級改造步伐。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支持裝備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三大優勢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重點加快對一重能源裝備大型鑄鍛件生產流程、北滿特鋼優化冶煉工藝原料配套技術改造等項目的升級改造步伐,使老企業的科技含量、綜合實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對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有力支撐全市工業發展。
#p#副標題#e#
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制藥三大新興產業上項目,成功引進黑龍江龍華新能源汽車、中國一拖大農機兩個戰略性高端裝備制造業項目,扎實推進風力發電、秸稈沼氣工程等新興項目,不僅夯實了“三新”產業發展基礎,而且促進了發展方式轉變,形成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循環共生的良好發展局面。
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項目。堅決禁止落后產能和“三高一低”企業落戶,把總量削減指標作為項目建設環保審批的前置條件,新增污染物排放決不允許突破總量控制指標,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2006年以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選址不當的83個項目予以否決。堅持對項目建設進行全過程監管,建立跟蹤檢查制度,定期督察項目建設進度和“三同時”執行情況,并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對環境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查處。
點擊三
焦點關注 如何依托資源優勢實現以水麗城
關鍵思路 大手筆、大視野、大氣魄規劃城市布局,高標準建設打造“江在城中流、城區隔江望”的濱水城市
記者:齊齊哈爾是最早在全省提出建設濱水城市這一理念的,如何將其打造成富有魅力的北方濱水城市?
韓冬炎:齊齊哈爾是一個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境內有河流174條,湖泡859個,嫩江沿城而過,勞動湖城內環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扎龍大濕地臨城而居,為濱水城市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齊齊哈爾市樹立“水是城市之魂、城市依水發展”的理念,以“一江(嫩江)、一湖(勞動湖)、一濕地(扎龍濕地)”為依托,開發水資源,做足水文章,加快規劃建設濱水城市,使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品位不斷提升,魅力逐步顯現,先后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魅力城市、市民最滿意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我們的做法如下:
堅持高起點規劃,科學布局濱水城市。按照規劃先行和生態優先的理念,把濱水城市建設納入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與城鄉建設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從2001年起,圍繞生態市園林城的城市建設定位,確立了近期抱湖沿江建設、遠期跨江向西發展的戰略,提出了“江在城中流、城區隔江望”的發展構想。今年,新的市委、市政府班子確立了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繁榮,鑄造特色文化,突出濱水園林,改造新建并舉,建設宜居鶴城的城市建設總體原則,其中,鑄造特色文化,突出濱水園林是重中之重。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高水準編制了嫩江沿岸發展、勞動湖水系改造南擴通江工程、扎龍景區建設等規劃。
堅持高標準建設,全力打造濱水城市。加快勞動湖水系改造南擴通江工程及沿岸地區開發建設,使其與嫩江貫通,與明月島4A級旅游風景區相連,著力打造“白天觀鶴、通江登島、夜晚游湖”的特色旅游品牌,2012年9月前整體工程全面竣工。加快嫩江沿岸開發,到2012年建成樓宇錯落、綠帶環繞、功能完善、人流密集,具有生態價值和商業價值的親水黃金地帶。按照跨江發展的戰略構想,著手嫩江西岸齊齊哈爾新區規劃建設。對扎龍濕地實施應急補水工程,年均補水1億多立方米。泰來、克山等縣區依托境內水資源,著力建設了一批親水工程和活水工程。
堅持高效能管理,精心管護濱水城市。創新管理機制,出臺了《城市濱水地區管理規定》和《城市規劃控制八項規定》,明確濱水地區的公共屬性,把城市濱水空間還給市民。對沿江沿湖開發增強控制力,堅持濱水區域建筑合理布局,嚴禁距離沿江、沿湖過近建設高層建筑,勞動湖岸邊30米內及景觀區范圍內不再規劃建設與景觀無關的建筑,80米內不再規劃建設高層建筑,做到與濱水風格相一致,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點擊四
焦點關注 如何確保生態市建設指標完成
關鍵思路 將生態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努力為全市人民創造一個天藍水清的生態家園
記者:齊齊哈爾市提出18年建成生態市,如今已過去10年,全市生態環境有哪些質的變化?今后還將做好哪些工作?您對“十二五”期間的環境保護工作有怎樣的預期?
韓冬炎:2001年,齊齊哈爾市在黑龍江省率先提出建設生態市,確立了到2018年全面完成創建任務的目標。從10年來目標完成情況看,還有大約30%的指標尚未完成。目前,全市上下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氛圍日益濃厚,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節能減排已經成為每個公民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今后,我們將進一步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確保2018年順利完成創建任務。
一是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堅持環境保護重于一切的原則,將生態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注重實效。建立健全生態建設責任制,對各級領導干部實行生態審計,嚴格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按照《齊齊哈爾市生態市建設規劃》,把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的生態建設任務具體化、責任化,落實年度建設計劃,定標準、定時限、定人員、定獎懲,加強督辦考核,實施跟蹤問效。
二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強嫩江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飲用水水源,集中整治對飲用水水源構成污染隱患的排污企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發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工業污染防治,用高新技術改造重污染型傳統行業。嚴格執行環境準入和總量控制制度,堅決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或社會公示等形式,聽取公眾意見,接受社會監督。
三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廣泛開展生態建設宣傳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層面宣傳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增強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生態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及時公開環境質量、環境管理、企業環境行為等信息,維護公眾對生態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十一五”期間,齊齊哈爾市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以上天數由“十一五”初期的330天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340天。水環境質量趨于平穩,嫩江齊齊哈爾江段水質由輕度污染變為良好,嫩江白沙灘斷面出境水質達標率由2006年的19.2%提高到2009年的93.7%。生態惡化得到遏制,生態植被有效恢復,森林覆蓋率達到13.38%,草原覆蓋率達到13.02%,濕地覆蓋率達到10.6%。創建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30.09萬公頃,市轄9個縣(市)全部創建命名為國家級和省級生態示范區。
“十二五”期間,齊齊哈爾市環境保護工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大力弘揚生態文明,以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為主線,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根本,以加強環境執法監管為手段,認真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改善城鄉環境質量,為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環境支撐。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齊齊哈爾建設成為產業實力更加雄厚、城市特色更加突出、生態環境更加優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創業宜居城市,為全市人民創造一個天藍水清的生態家園,讓人民在優美的環境中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