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期間,遼寧省鐵嶺市步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5年來,鐵嶺在經濟高速增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工業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呈現出不斷削減的態勢。城市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創模在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社會效益開始顯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實現了和諧發展。
早在“十一五”的開局之年,鐵嶺市就已向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提出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申請。5年來,鐵嶺秉承生態優先、低碳環保的綠色理念,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為創模工作的著力點,以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大環保力度,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進一步改善了鐵嶺的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的品位與形象,真正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質量。
建設重點工程,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
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一項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2006年,鐵嶺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戰略決策,幾年來,我們借助創模這個城市發展的戰略平臺,圍繞如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這個工作重點,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一批重點的環保民生工程。
“遼河不清,遼寧難興”,遼河水污染治理工程是當前遼寧省環保工作的重點工程,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這對于保障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實現沿河地區經濟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過去,鐵嶺市的遼河水系長期受到工業廢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嚴重污染,水質狀況很差,遼河干流及部分支流的水質已經失去了使用功能,致使沿河兩岸有些村民生活飲水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飲水標準。
去年5月,鐵嶺市新建的開原市、昌圖縣、西豐縣、清河區等城市污水處理廠正式投入運行。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8萬噸,縣城以上城鎮生活污水100%得到處理,鐵嶺實現了“縣縣都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為了加強對新建污水處理工程的監管,更好地發揮污水處理廠的減排效能,同時加大對遼河一級支流的治理力度,鐵嶺市環保局實行了領導班子“包廠包河”督辦制度,成立了6個工作組,市局領導每人負責一組,分別負責全市7條一級支流和9座污水處理廠。目前,鐵嶺境內的遼河干流及4條主要一級支流在全省率先實現消滅劣Ⅴ類水質,遼河鐵嶺段的水質出現近10年來最好的狀況。在治理遼河的過程中,鐵嶺作為經濟后發地區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優越的生態環境已然成為鐵嶺引以為豪的發展資本。
創模成果實實在在,公眾對環境滿意率上升
創模工作開展以來,在鐵嶺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各項創模工作均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為了進一步改善鐵嶺的城市人居環境,鐵嶺市委、市政府高標準、高起點地規劃建設了鐵嶺新城,實施了蓮花湖濕地恢復工程,使鐵嶺新城成為建在濕地上的美麗城市。目前,鐵嶺新城的城市綠地率達到38%,綠化覆蓋率超過45%;水域面積占城區面積的15%,水系水質達到Ⅱ類水體;全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99%,在全省名列前茅。這些實實在在的創模成果,讓人民群眾真正從創模工作中得到了實惠,全市的創模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廣泛支持與熱情參與,公眾對城市環境的滿意率年年提升。
當前,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26項指標,鐵嶺基本上已經達到考核要求,迎接省級創模檢查驗收的一系列工作已經準備就緒。2011年將是鐵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沖刺之年,更是夯實已有創模成果,繼續鞏固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的拼搏奮進之年。“風雨多經人未老,關山初度路猶長”,在新的一年里,鐵嶺環保人將為實現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這一榮譽而載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