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佛山與清遠、韶關、肇慶一起,列入廣東省四大重酸雨區名單。這是自1995年以來,佛山市連續第17次上重酸雨區黑名單。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日前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廣東環境質量狀況,再次將佛山環境狀況置于公眾關注的焦點。
該公告同時顯示,佛山水道,即佛山市的母親河汾江河,水質重度污染。
佛山的雨為什么這么“酸”?歷史欠賬、機動車多、地理特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距離佛山市環保局公布佛山市2010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去年“十雨八酸”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廣東省環保廳再次公布2011年上半年的環境狀況,再將佛山列入“重酸雨區”名單。盡管此次未公布佛山市的酸雨數據,然而2010年佛山市的酸雨數據顯示,全年酸雨頻度為83.4%,比2009年還上升了10.3個百分點。
佛山的雨為什么這么“酸”?記者昨日致電佛山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未得到答復。不過,上月市環保局副局長呂丹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這和佛山長期以來發展的工業基礎分不開。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最近幾年佛山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快速上升,而汽車尾氣所排放的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佛山中心城區的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已經占氮氧化物總排放量的70%左右。“從酸雨成分看,佛山的降雨中硫化物比例在逐年下降,說明工業廢氣控制取得一定成效,而氮氧化物比例則依然上升,反映了石油類燃料燃燒后產生的氣體排放增多。”而佛山市二氧化氮的濃度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2005年全市二氧化氮平均濃度為0.036毫克/立方米,到2010年已經上升至0.051毫克/立方米。
此外,包括佛山市環保局局長霍錫淮、副局長呂丹苗在內的環保局負責人都曾在不同場合表示,佛山地處的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也是造成酸雨加重的一部分原因。
是否受其他城市牽連?佛山酸雨有多少是自己造成的還沒能具體弄明白
佛山這幾年為了治理環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了大批陶瓷、紡織印染、小火電廠等污染企業,但酸雨情況卻始終得不到好轉,不免讓人費解。
再反觀此次一并列入“重酸雨區”的其他三個城市,清遠、韶關、肇慶的地理位置,在地圖上,除了肇慶位于佛山西面外,清遠和韶關都位于佛山的北面,佛山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東北風較多。也就是說,從清遠和韶關吹來的風,可能經過佛山。
佛山市環保局局長霍錫淮在上月與網民在線互動時表示過:佛山的酸雨究竟有多少是自己的污染物,目前來講還沒能具體弄明白。這是區域性的問題,要從區域性來解決。“佛山周邊包括肇慶都是酸雨比較嚴重的地區,這些我們也覺得比較糾結,肇慶的工業不是很發達。治酸雨還是要從區域性的角度進行整治,省里面對酸雨的治理問題也是持這個態度。”
佛山市環保局另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空氣污染是具有區域性的,“我們周邊一些城市也有大量的陶瓷、紡織印染企業,他們的治污力度也影響到佛山的大氣水平。”
怎樣才能“脫帽”?今年起下重手治理機動車污染
“從佛山來講,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霍錫淮曾表示:“目前引起酸雨的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為主,二氧化硫我們該脫的都已經脫了,氮氧化物電廠也已經脫了,接下來抓兩個方面,鍋爐和汽車尾氣。”
佛山市政府日前已經印發《佛山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試行)》,對機動車實施更嚴格的環保管理,并通過推廣使用粵Ⅳ汽油、治理機動車尾氣等措施來降低酸雨頻度。此外,佛山還將繼續深化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減少污染物排放。
不過,對于何時能摘掉重酸雨區的帽子這個問題,佛山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還沒辦法說”。
相關汾江河列“重度污染” 汾江辦表示統計口徑不同
今年6月底,佛山市汾江河完成“三年江水不黑不臭”整治工作,市召開的汾江河深化治理工作會議曾透露,汾江河已全河段達到五類景觀水,對比三年前水質大為改善。然而,在省環保廳的公告中,今年上半年佛山水道(即汾江河)水質仍被列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總磷和部分耗氧有機物。
對此,佛山市汾江辦常務副主任楊永泰昨日表示,這是因為統計口徑不同,省、市說法并不存在矛盾。他介紹說,國家對地表水水質統計的標準含有20多項指標,只要其中有一項指標超標,就會影響水質類別,“就是說即使其他指標都是四類水,但只要有其中一項指標超標,就會被列為五類水”。
楊永泰表示,經過3年整治,佛山水道(汾江河)的水質已有明顯改善:3年前,汾江河水質除了重金屬指標達標外,其余的指標全部超標;3年后,所有的指標中僅僅只有氨氮一項超標。“3年前,氨氮指標是3毫克—5毫克/升,現在降到0.7毫克—0.8毫克/升”,楊永泰表示,氨氮達標標準為0.5毫克/升,近兩年將繼續采取深化治理措施,繼續改善汾江河水質。
“氨氮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無序排放,這也是今后治理的重點內容”,楊永泰透露,近兩年將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統,逐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據了解,目前,汾江河流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約為78%,按照計劃,3年后這一比例將提高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