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下達的“十二五”減排任務,我市化學需氧量等四項指標的平均削減比例在省內各市中最高。如何應對今年污染減排的新形勢和新挑戰?昨天,我市召開全市污染減排工作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在會上提出,污染減排要向結構減排要空間、向工程減排要能力、向管理減排要效益、向科技減排要支撐。副市長周玉龍主持會議。
與“十一五”相比,國家在“十二五”減排的總體部署上有了三個明顯變化,增加了減排指標,除了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外,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指標;拓展了減排范圍,首次把減排范圍擴大到農業領域和廣大農村地區,機動車污染治理也被納入生活污染減排的范疇;強化了減排倒逼,反復強調要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另外,根據省下達的“十二五”減排目標,“十二五”期間,我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分別要比2010年 削 減 16.84% 、17.84% 、24.07%和27.57%。這些指標分解后,落實到今年,我市這四項指標將分別削減3.2%、2.68%、2.68%和3.84%。橫向比較,這四項指標平均削減比例在省內各市中最高,因此我市減排工作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如何消化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污染增量;二是如何進一步挖掘減排潛力;三是如何把越來越多的減排設施管好用好。
閻立指出,污染減排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基本保障,是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有力的舉措,也是引領整個環保工作的龍頭工程,當下關鍵要做好四項減排工作。
向結構減排要空間。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深入開展化工、鋼鐵、鉛蓄電池、電鍍等行業污染專項整治;嚴格控制新增污染,不能完成減排任務的地區,一律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合理制定全市61家熱電企業的聯產規劃。
向工程減排要能力。今年,市環保局已排出135項重點減排工程,抓好六大類工程建設,即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企業和污水廠提標改造、中水回用、脫硫脫硝和機動車減排,推動環境基礎設施的全覆蓋。
向管理減排要效益。抓住運行負荷率、出水達標率、污泥安全處置率三個重點,將污水處理廠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將出水水質、水量監測結果作為污水處理運營經費撥付的重要依據;提高脫硫脫硝設施運營管理的整體水平;深入開展突出環境問題集中整治行動,對化工集中區、日處理5萬噸以上污水處理廠、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電廠,逐步把污染監控拓展到工況監控。
向科技減排要支撐。精心組織一批污水深度處理、中水回用、大氣污染治理等應用示范項目,讓節能減排的最新技術在我市最先轉化、最先運用、最先收到實效。
會上,常熟市等5個單位作大會交流發言。各市、區和市有關部門向市政府遞交了“十二五”減排目標責任書。(蔣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