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哈濟黨”拯救敦煌
月牙泉、莫高窟,一個奇觀,一個圣地。為了保護這方圣地,解決生態環境惡化和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多年來敦煌一直上演著“人與水”的博弈。
2011年6月12日,以“南護水源、中建綠洲、西拒風沙、北通疏勒”為主旨的《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終于獲得國務院正式批準。
作為該《規劃》的關鍵性工程,“引哈濟黨”被寄予厚望。
本報記者何成軍通訊員陳思俠謝磊
月牙泉日漸“消瘦”
月牙泉,身處流沙之中,卻從未被流沙淹沒,數萬年來,在茫茫大漠里成為一大奇景,被譽為敦煌生態的“晴雨表”。
但現在,萬年不曾干涸的沙漠奇泉,水位卻在近50年內迅速下降。1999年,月牙泉一度露出泉底,讓世人震驚不已。
“上世紀50年代,月牙泉水域面積25畝,平均水深7米?,F在,水域面積只剩下11畝,平均水深只有1.3米。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月牙泉隨時有干涸的可能。”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主任李進銀憂心忡忡地說,月牙泉的未來橫亙著兩座“大山”,一座是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另一座是三面沙山向月牙泉不斷推移。
敦煌人的保護意識被喚醒,在解決燃眉之急的策略下,人們開始將泉眼附近的淤沙挖出來疏通泉眼,然而,效果并不明顯。隨后,又將黨河水庫的水引到泉邊一個蓄水池里,再將水壓進月牙泉。可是,泉水變得渾濁起來,工程只好停止。
專家實地考察后得出了分析結果:長期以來,雖然新構造運動、水面蒸發、風沙淤積等自然因素對月牙泉水位下降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修建黨河水庫、加修防滲渠、大量開采地下水,是導致地下水補排失衡和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由此開始實施。在盡量保持月牙泉自然風景區地形地貌、泉湖區地質結構的前提下,采取地表水與地下水相結合的綜合回灌滲水治理措施,使月牙泉水位保持穩定。
李進銀說,現在,每年由河道向月牙泉應急治理工程放水600萬方,保持月牙泉平均水位在1.3米左右。
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資源與保護室主任王曉雷每天的任務之一,就是測量月牙泉的水位。“滲水只是抬高月牙泉水域的地下水位,治標不治本。唯有提高整個敦煌市的地下水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月牙泉的水危機。”
八成湖泊消失
“敦煌水資源的現狀是嚴重超載。黨河灌溉的41.72萬畝耕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到128%,屬于嚴重超載區。”敦煌市水務局局長鄧巍說。
“敦煌市年可利用水資源量3.82億立方米,2010年全市總用水量38052萬立方米。敦煌的地表水資源主要為黨河水庫來水和南湖區泉水,黨河水庫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2億立方米,目前開發利用量2.5億立方米,利用率95%;地下水可開采量5000萬立方米,現狀年開采量為8760萬立方米,嚴重超采。”
鄧巍告訴記者,導致敦煌水資源緊缺的因素很多。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敦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量不斷增加。
由于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敦煌市原有的10000畝咸水湖和1000多畝淡水湖80%已經消亡。目前僅存的天然林、草場、濕地正面臨加速退化的威脅。同時,綠洲外圍沙化面積增加了近20萬畝。
距敦煌市區僅120公里的西部,毗鄰新疆羅布泊地區,在浩瀚沙海和茫茫戈壁中,仍然保存著大面積的濕地西湖濕地。但是,這個敦煌最有效的生態屏障,正在逐漸萎縮,荒漠化程度和范圍不斷擴大。
“聽當地的老人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后坑濕地的農民都用羊皮筏子。”唐玉西湖濕地管理局21歲的護林員,站在后坑濕地的“岸邊”指著“湖心”說:“那里曾經一片汪洋,現在只剩下蘆葦了。”
濕地萎縮的痕跡隨處可見,原本很高的蘆葦變成了低矮的鹽生植物;沼澤地板結成一層厚厚的硬殼,變成了不毛之地;地表裸露處鹽堿析出,形成了鹽堿地。到處枯死的胡楊及荒蕪的景象,很難讓人想象它曾經的美麗。
濕地的退化速度十分驚人。資料顯示,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西湖濕地草地面積萎縮了50%,湖泊水面減小了73%,沼澤面積減小了40%。
西湖濕地高工袁海峰說,地下水超采,水源被截流,庫姆塔格沙漠虎視眈眈……西湖濕地一旦失守,敦煌就危在旦夕。
黨河流域的敦煌、肅北、阿克塞3縣市人口由解放初的3.9萬人增加到現在的20.15萬人,增長了4.2倍,且每年旅游人數達140多萬人次;灌溉面積由14.06萬畝增加到48.52萬畝,增長了2.45倍;用水量由1.445億立方米增加到4.26億立方米,增長了1.95倍。
用水量猛增,但敦煌年降水量和黨河年來水量基本沒有變化,地表水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只能靠大量開采地下水來彌補,導致地下水以每年0.24米的速度下降。
18萬人要生存,不能開源就只能節流,于是敦煌走上了“節水之路”。
“三禁”從2004年9月開始,市政府對濫墾亂開荒地、無序移民和非法開采地下水的行為予以嚴厲查處和打擊。此外,加大了農業節水力度,積極示范推廣了以滴灌、小管出流、管灌、壟膜溝灌等灌溉模式為主,以種植葡萄、大棗、日光溫室、瓜菜等農作物為主的高效節水農業。
節水效果頗為顯著。2010年,敦煌市總用水量控制在3.8億立方米以內,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05年的56%提高到5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232立方米降為74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了52%,城市管網漏損率由15%降為8%,城市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和地表水水功能區達標率都達到了100%。
無奈的是,人口快速增長,有了更多向生態索取的手,地下水位下降的勢頭難以遏制。每年近1億立方米的地下水超采缺口,讓敦煌綠洲危機重重。
引水,必要而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