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月12日了解到,在膠州灣大橋下口南約200米道路邊溝有帶色、有氣味的污水排入海域,并被多次舉報。經調查,該海域流入的污水為李村河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廢水,目前污染已經被整改,膠州灣大橋靠岸海域污染得到控制。
記者調查發現,沿海木棧道位于環灣大道的西側,長約1225米,寬6.5米,沿線設置了三處觀景平臺,全線采用鋼筋綁扎結構,整個工程從今年年初啟動,近日完工。但就是這千余米的美景木棧道下面,卻深藏了近六處入海排污污染源,這些污染源經木棧道覆蓋,很難被發現和治理。
“排海口位置難以確定,排放情況無法查看和采樣。”四方區環保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從李村河入海口到海泊河入海口,我們共對6個入海排污口情況進行了逐一排查,并用GPS對每一個排污口進行了定位。”
千米木棧道藏六處污染源
記者了解到,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市區段去年“十一”實現主線通車,為了將環灣大道打造成景觀大道,今年年初在環灣大道西側市區段啟動了濱海木棧道建設,整個濱海木棧道長約1225米,寬6.5米,其中還設置了3處大型的觀景平臺,每個觀景平臺由4個船頭組成,打造漁舟唱晚的設計風格。除了西側的親水木棧道,東側將鋪設近20米寬的綠化帶,最寬處將達到22米。
“木棧道很漂亮,也算是整治了原來的臟亂環境。”市民李先生評價,但是當聽到木棧道下面深藏污染源的消息時,李先生著實不敢相信。
據介紹,近期,四方區環保分局多次接到環膠州灣西側,膠州灣大橋下口南約200米道路邊溝有帶色 、有氣味的污水排入海域的舉報,接到投訴后,四方區環保分局立即組織環境監察人員前往污水排放點進行采樣調查,并加大對周邊排污企業的排查力度,經現場落實該排污口為李村河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廢水排海口,目前李村河污水處理廠已完成整改,排放口水質指標已恢復正常。
令人震驚的是,四方區環保分局在經過排查后發現,除了李村河污水處理場處理后的廢水排海污染源之外,從李村河入海口到海泊河入海口共發現了六處入海排污口。
入海排污口將GPS定位
記者9月12日沿途探訪發現,環灣大道從李村河往南到瑞昌路,沿路分布著發電廠、重工業企業、熱電廠、污水處理場等大大小小近十家企業,環灣大道雖然經過整治,但是距離“景觀大道”的目標仍然相距甚遠。
記者了解到,在確定膠州灣大橋南側污染源之后,四方區環保分局啟動了對整個沿線木棧道的排查。“近年來,由于轄區海岸線進行了綜合整治,海岸一線建起了木棧道,部分排海口被木棧道覆蓋在下面,排海口位置難以確定,排放情況無法查看和采樣。”四方區環保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
六米多寬的濱海木棧道擋住了環保部門追蹤污染源的視線,市民李先生認為:“美景之下,竟然都是一個個污染源,整治不是簡單的遮蓋,嚴格控制住木棧道下面的污水不排到海里,那樣通過木棧道看到的才是一片讓人心曠神怡的大海,不然很多污水都不經處理或者監管不到位而直接排放入海,通過木棧道看到的也就不是美景了。”
“為全面掌握轄區海岸線排污口分布情況,進一步加強海岸線排污口的監管,確保海域水質安全,日前,四方環境監察大隊監察、監測人員,沿膠州灣高速西側海岸線,從李村河入海口到海泊河入海口,共對6個入海排污口情況進行了逐一排查,用GPS對每一個排污口進行了定位,并對水質進行了采樣。”四方區環保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