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每年有3000萬立方米雨水白白流走,為此,《濟南市“十二五”城市節約用水規劃》要求,濟南要啟動住宅小區的雨水利用工程。那么,雨水到底是怎么回收利用的?雨水利用試點小區建得怎么樣了?記者19日采訪了濟南市市政公用局節水辦專業人士,為您揭開雨水利用的真面目。
制圖/王云峰
住宅小區雨水收集多來自屋頂
目前,水資源的缺乏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在傳統的水資源開發方式已無法再增加水源時,回收利用雨水成為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水資源開發方式。濟南市節水辦專業人士介紹,雨水利用就是把從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進行收集、集中和儲存利用,是從水文循環中獲取水為人類所用的一種方法。
雨水收集主要是通過屋頂、道路、庭院、廣場等,將雨水收集起來,經過簡單處理之后再利用。住宅小區多是通過屋頂來收集雨水。目前,住宅小區雨水利用工程已開始啟動,已有近10家新建小區設計了雨水利用系統,近期將開始施工,明年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
首家試點小區年回收3000多噸雨水
目前,濟南首家已經確定將要建設雨水回收系統的住宅小區是位于東部的中建文化城二期工程。目前,該小區正在建設中,其雨水回收系統也將一起建設。
該小區雨水回收利用設計方案目前已經確定。設計圖紙數據顯示,該小區的雨水收集系統將主要收集屋頂、道路和綠化區域的雨水。該小區二期屋頂及道路面積約為14040平方米,按照濟南平均每年672.7毫米的降雨量測算,理論上每年可回收雨水3407.4噸。
市節水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設計方案,該小區雨水回收池將建在地下,長約7.535米,寬約5.75米,深度為1.74米,容量約75立方米;可充分滿足小區約6000平方米的綠化區域的日常澆灌。
八大步驟實現雨水再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其實不是很復雜。”市節水辦工作人員說,只要在住宅小區建設之前將這一系統一并考慮在內,具體施工方面沒有太大難度,成本也不是很高。
雨水收集到底要經過哪些步驟呢?
住宅小區的雨水收集系統一般需要在地下建設一個蓄水池。蓄水池的大小可以根據小區硬化面積和所在區域的常年降雨量等條件來決定。“簡單地說,就是屋頂建立收水面和收水管道,雨水通過收水管道進入地下蓄水池,經過沉淀、消毒等簡單工藝處理之后,混合進入中水系統,這樣就可以用來灌溉、清洗了。”工作人員介紹,中建文化城二期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統一共有8個步驟:屋面收集雨水—截污井—棄流過濾裝置—模塊蓄水池—雨水提升泵—自動過濾器—臭氧消毒—接入中水池。
設備維護每立方米不到兩毛錢
與小區住宅雨水收集系統不同的是,部分單位或學校的雨水收集系統可能更加簡單一些。例如濟南的首家單位雨水回收利用試點—— 山東體育學院雨水利用工程。
“山東體育學院主要收集路面的雨水,也沒有建設地下蓄水池。”市節水辦工作人員說,該單位直接將雨水收集管道埋于地下,通過收水井收集到路面上的雨水之后,進入雨水管道,經過簡單處理后送進中水湖(該單位建設了中水蓄水系統,稱為中水湖,也用作景觀湖)。
“路面上的初期雨水中夾雜著大量的泥沙和地表污染物,通過這套雨水回收系統對地面徑流的控制,可以有效緩解景觀湖污染。”工作人員說,這種截留和控制雨水的方法,也可大幅減少室外雨水排水管網的建設規模。
市節水辦人士介紹,一般的雨水收集系統建設都非常簡單,在小區房屋基建時,在屋頂增設排放雨水的管道,地下建一個蓄水池就行了,其后期的運行管理也不復雜,雨水回用設備運行維護費用為0.16-0.19元/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