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在太原市政協召開的高層專題議政會上,圍繞如何讓太原更宜居,十余名太原市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代表人士,與中共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廉毅敏,中共太原市委副書記榮彤及太原市政府4位副市長面對面議政,就提升城市宜居度的方向、路徑提出新思路。
太原市民主黨派、工商聯此次首次向社會公布的7份建議內容,調研歷時半年之久,具較強針對性,且符合太原實際。建議內容涉及城市的道路通達率、氣化率、綠化率、集中供熱率、良好天氣率、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廉毅敏表示,太原市各部門將創新工作思路,結合這些建議內容,實質性推進具體工作。
1 九三學社太原市委
城市綠化要向高空發展
一個城市的綠地覆蓋率,將直接影響城市的宜居度。眼下天氣漸暖,萬木復蘇,人們戶外活動逐漸增多,目前太原市小區游園、街頭綠地較少,大型綜合性公園分布不均的現狀將凸顯出來。
目前太原市城市用地寸土寸金,經常有規劃綠地不到位或被擠占的現象發生。“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建、擴建,一定程度上造成綠地建了毀,毀了建,不僅浪費資源資金,還造成了一些社會不良影響。”九三學社太原市委主委張文旺說,綠化用地不足,規劃綠地難落實,已成為制約園林綠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建議在進行城市基礎建設中,要保護綠化成果,不要輕易砍樹,尤其不要為了一時美觀,不經審批將行道樹砍伐。按照10分鐘通達工程合理布局建設公園綠地,每年新增一定數量的小游園,使市民步行500米范圍內就有綠地、游園、公園,使園林綠地的布局盡量均衡。
在當前綠化用地緊張情況下,“城市綠化要向高空發展,利用樓頂面進行綠化種植,其他國家和城市已經開始實施,且效果良好。還可利用城市居民陽臺、窗戶養花養草,既能凈化空氣又可美化環境。”
2 民盟太原市委
改善空氣質量重點是“城中村”改造
“太原市大氣污染嚴重,時常出現霧霾、沙塵等惡劣天氣。”民盟太原市委主委傅建榮說,這嚴重影響了太原市的總體環境,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阻礙了太原市的經濟發展,使得群眾抱怨,社會關注。
如何才能徹底根治太原市空氣污染,還老百姓一個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傅建榮認為,“城中村”改造是改善太原市空氣質量的重中之重。“太原市主城區內工業污染源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影響環境質量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生活污染源,而其中又以城中村污染最為突出。”
他介紹,監測數據表明:城中村可吸入顆粒物日均濃度超國家二級標準7.59—8.04倍;二氧化硫日均濃度超國家二級標準5.25—7.8倍;強致癌物苯丙芘日均濃度超國家二級標準7.5—15.4倍,對太原市整體環境質量有著重大影響。
“建議在‘城中村’沒有到整體改造之前,應先行開始改造集中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等有關污染源并且關乎民生的工程。”他說,“城中村”建筑雜亂,管道難以鋪設,可推廣使用明管架設,有的村子已經開始使用,效果較好。
而且,“城中村”改造的概念不應僅限于某個城中村的拆和蓋,應把集中供熱、集中供氣、污水處理、綠化美化、社區管理等相關內容都涵蓋在內,同時實施,限期完成。
3 農工黨太原市委
萬人以上小區 同步設計中水沖廁
“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率低,直接影響到太原生態環境的改善。”農工黨太原市委主委王愛萍說,目前,太原市無論舊城區,還是新開發區,沒有規劃和建設中水回用的管網,而且全市多家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不到再生水利用的標準。
太原市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可極大緩解水資源短缺。為此,王愛萍建議市政府把再生水利用納入全市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在新的城市道路、片區規劃和建設中要增加再生水利用管線。
同時,結合太原實際情況,出臺相關規定:凡城市中水供水范圍內的新建住宅,規劃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寓、高層住宅,規劃人口在1萬人以上的住宅小區,必須同步設計中水沖廁系統。中水供水系統未包含的住宅小區,可考慮自循環處理系統,規劃設計和工程設計同步實施。
合理確定中水回用價格,以補償成本和合理收益為原則,制定明確的優惠政策和必要的強制性政策。引導工業、洗車、市政設施、城市綠化及電力等行業使用中水。
4 太原市工商業聯合會
改善路網結構 提高道路通達率
太原的快速路交通和立體交通尚未形成,已成為全國省會城市中少有的幾個未建立體交通的城市。目前,太原市的主城區已成為全國較為擁堵的城市之一。太原市工商業聯合會會長陳遠新建議,要從規劃入手,對太原的道路建設等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改造提升現有資源,提高通達率。
太原市短時間內主干道的立體交通難以實現,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改善交通狀況?陳遠新提出,要充分發揮主干道周邊微循環路的作用,“交警應加大力度要求和規范左轉車輛直行過了路口右轉駛入微循環,提高微偱環路的利用率,減少左轉和調頭車輛,以保證道路的暢通。現在沒有微循環路的路口及斷頭路,應盡快改造建設。”
濱河東西路既是太原市的交通主干線,也是快速路,目前在路口的設置上還有些少,致使迎澤大街、長風街等主要路段交通壓力增大。建議在學府街、雙塔街等有條件的路口增設涵洞式的下通道上下路口,緩解主干道交通壓力。同時,進一步對道路進行合理配置,在可循環的區域或一些道路狹窄、車流量較大的街巷,設置單行或分時單行,有效分流車輛,提高通行率。
5 民進太原市委
出臺排放分類標準 讓垃圾“資源化”
“垃圾排放及分類收集、處理精細化管理工作,在太原尚未真正展開。”民進太原市委主委張政說,太原市的垃圾處置流程中,最薄弱環節在垃圾生成源頭及排放,由于投入設施數量少、群眾節能減排理念不到位、終端處置不配套、分類收運環節缺失等方面的制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環節工作舉步維艱。目前,太原市主要依托4000—5000名廢品回收人員的無序揀拾,與源頭分類排放、垃圾分類清運、終端分類處理的目標差距很大。
建議進一步研究出臺垃圾類別相關標準,落實分類垃圾的收集、清運、儲存、處理流程,配合城鄉清潔工程向縱深發展。同時制定建筑垃圾和餐廚垃圾污染控制及綜合利用方面的管理和技術標準,明確建筑垃圾制磚、制水泥骨料;餐廚垃圾制飼料、柴油、化工原料等再生產品的具體標準,讓垃圾“資源化”規范運行。
6 民革太原市委
老舊小區供熱設施改造 財政和居民可分擔
“太原市很多小區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形成的舊建筑,供熱設施和管網老化、破損嚴重、跑冒滴漏現象頻發,導致供熱質量難以保證。”民革太原市委主委張友君說,其中尤為突出的有老軍營小區、長風小區和晉源區的羅城、義井區域內小區,由于缺乏改造資金,供熱管網設施超期服役,給供熱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張友君提出,要積極推動老舊小區供熱設施的改造工作,以確保三年內實現清潔環保型熱源供熱全覆蓋。結合先進城市的做法,老舊小區供熱二次管網改造資金可以通過三種渠道解決:對于居民建筑,按照市財政補貼一部分,其余由用戶承擔的原則解決;對于非居民建筑,由產權單位自行承擔解決;對于城中村建筑,由省、市財政補貼一部分,其余由村委會或社區、用戶協調解決。
7 民建太原市委
建立“氣化”工程審批快速通道
“汽車用CNG(壓縮天然氣)推廣非常緩慢,加氣站嚴重短缺,出租車加氣難問題日益嚴重。”民建太原市委主委薛維梁說,如今太原市使用天然氣的出租車有6000多輛,但加氣站的數量卻只有7個。主要原因是加氣站建設審批程序繁瑣,選址建站阻力很大。
薛維梁說,從有關部門得知,為緩解出租車加氣難問題,太原市今年將申請調整加氣站審批權限,由太原市本級統一規劃布局,大力推進加氣站建設,力爭到2015年年末,全市煤層氣加氣站由現在的7座增至54座,滿足出租車加氣需求。對此,建議加快建立“氣化”工程建設發展審批快速通道,在完全符合安全規程和設計要求的條件下,簡化審批手續,加速加氣站的建設,確保氣化太原實施方案的順利進行。
同時,作為公用事業類服務的城市用氣,具有社會福利性質,在服務社會大眾的同時,應盡量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特別是地下空間的占用應合理安排,減少重復建設。建議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整合燃氣市場,推動太原市燃氣市場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形成全市統一的燃氣安全供應、儲備和調度運行機制。“如果要引入競爭機制,必須先要制定完善的競爭秩序,防止無序競爭,惡意競爭造成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