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太湖將進入枯水期,市自來水公司采取措施,加強對太湖水源地水質的檢測和保護。市自來水公司網站,從下月起將按每天、每月、每半年的不同頻率,定期向社會公布自來水水質檢測情況,最多將公布106個檢測項目。
據了解,太湖進入枯水期后,水位不斷下降,按往年經驗最多會下降近一米高度。這一情況會造成內河水位超過太湖水位,引起內河水倒灌進太湖,從而污染水源地水質;同時,太湖水位下降后,水體易受刮風等因素影響產生擾動,使水底沉積物泛起,引起水源地水質下降;另外,隨著氣溫降低,太湖里水草會大面積死亡,也成為影響水源地水質的一個因素。市自來水公司水質檢測中心主任陳玲瑚介紹,針對上述枯水期帶來的問題,他們主要采取了兩種應對措施:一是加強對水源地的巡視,從原先每天2次,增加到現在每天至少4次,一旦發現死亡水草等污染物及時打撈;二是嚴把檢測關,對水源地水質的檢測,從原先每小時1次,增加到現在每半小時甚至每15分鐘一次,及時發現水質變化趨勢。
市自來水公司從下月起,將在自己網站上定期公布水質檢測情況。實際上,自來水出廠水渾濁度、余氯、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等檢測項目,已每天在網上公布。從下月起,自來水出廠水每天公布的檢測項目將增加到10項;有42個檢測項目,將每月公布一次;有106個檢測項目,將每半年公布一次。陳玲瑚表示,雖然普通人未必看得懂這些檢測項目,但定期公布詳細的水質檢測結果,有助于衛監等第三方監督部門加大對自來水水質的監督力度,從而讓市民使用自來水時能更加放心。
1990年建成投產的白洋灣水廠,目前是市自來水公司三座水廠之一,設計日供水能力30萬立方米,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對自來水衛生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市自來水公司投入2.65億元,對水廠進行深度處理工藝改造。一期工程今年5月4日正式開工,計劃明年6月結束。全部改造工程將于2014年底結束。屆時,加上現已進行深度處理工藝改造的胥江水廠和相城水廠,市區三座水廠將實現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市民也將喝上更衛生清潔、更清澈透明、口感更棒的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