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將生態建設寫進黨章,由四位一體變為五位一體,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看齊,我作為一個環保工作者,聽到此消息后,感覺很振奮人心,我已經鉚足了勁,準備在中山生態建設事業上大干一場。”昨日,中山市環保局生態保護科副科長楊成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談到如何理解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楊成稱,在他看來,工業化之后,中國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成了一個美麗富強的國家,這讓每一位國人都感到無比地自豪。
累計投入170億元才有了生態中山
中山如何圍繞“美麗中國”這個偉大的愿景,搞好生態建設?楊成表示,中山首先有被稱為“市肺”的五桂山及“市腎”岐江河,來作為先天屏障,調節大氣,自然生態環境鏈條相對完整,并以此為核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于2008年12月,成為首個通過省級考核的國家生態地級市;2011年7月,中山市成為全國首個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市的地級市,這不僅是會上唯一一個獲表彰的地級市,也是廣東省至今首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記者了解到,在這個榮譽背后,卻是中山市委市政府率領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近些年來,在建設綠化美化、內河整治、濕地恢復等12項生態環保工程中累計投入170億元,先后啟動了岐江河“一河兩岸”綜合整治工程,成功開通了岐江夜游。全市18個鎮已全部成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其中16個鎮成為國家生態示范鎮。
今年1月5日,中山市委、市政府以聯合發布1號文的形式下達了《關于加快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工作的意見》,吹響了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的“集結號”。
2020年全市第三產業
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到2015年,達到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指標體系要求……單位GDP能耗低于0.515噸標煤/萬元,碳排放強度低于0.4噸/萬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在2010年基礎上進一步削減,內河涌水質達標率80%以上;到2020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全面完成,生態經濟體系全面建立……第三產業比重提高到50%以上。”這些既是中山市委、市政府所定的目標,也是任務。
就此,中山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十八大后國家所訂立的生態文明考核體系來抓中山的生態文明建設。如今,積極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打造幸福和美新家園,已成為中山市領導與全體市民高度統一的共識。
環保局夜查制衣廠
一企業廢水暗紅,一企業污水直排岐江
14日晚,中山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分五組,開展重點污染企業夜查行動。新快報記者跟隨其中一組,到大涌鎮某工業區夜查牛仔洗水廠。
一家名為“錦興”的制衣廠排出的廢水呈暗紅色,該廠監測人員稱,最近工廠的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壞了,所采數據不太準確;而另一家名為“大成”的制衣廠其排污口就設在岐江邊。執法人員遂提取了這兩家制衣廠的廢水樣本,拿去檢測,最快五天將出結果,屆時,這兩家廠廢水處理是否達標將見分曉。
企業監測員:
“監控系統壞了,所采數據不太準確”
當晚8時40分許,執法人員來到“錦興”制衣廠,看到其排污管道有水排出,水質呈暗紅色,遂又檢查了該廠的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該廠一名環境監測員稱監控儀器近段時間壞了,所監測的數據不太準確。執法人員重又來到該廠排污管道前,提取了七八瓶污水樣本,準備拿回去監測。
“作為牛仔洗水廠,最大的污染源在于其染料所產生的廢水,這個很專業,不是普通老百姓所理解的向河涌排污就是企業有問題,按照國家及地方所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只要廢水是經過處理的,達標后就可以排放。”現場一名環保執法人員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