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23日文章,原題:習要做的事:解決中國飲水問題 中國的新領導人說,中國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然而,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需要破解這個難題: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減輕環境和生態惡化,尤其是空氣和水資源。
中國面臨水資源問題。這部分是因為人口———擁有世界20%的人口,卻只占有世界6%的水資源。但該問題也因快速而短視的發展惡化。
對于商道縱橫咨詢公司總經理郭沛源來說,水資源問題離他很近。“我出生在中國南方的一個農民家庭,那里有很多河流,”他回憶說,“在我孩童時期,我們能在河里游泳。但是當20世紀90年代我長大時,很多工廠進來了。暑假我回到家鄉,母親告訴我當地農民不會用河水澆灌莊稼了,因為河水遭到污染,蔬菜會死。”
水污染既是致命的,又是代價巨大的。根據世行的數據,中國現在大約3億人得不到飲用水,導致每年約6.6萬人死亡。世行估計水污染給中國帶來220億美元的損失。中國政府認識到問題,正努力將用水量減少30%。但專家稱,這一目標很難實現。
“由于人口增長及其分布特點,對水資源需求會更大。預計中國北方農產區的用水量將最多增加10%。這將對業已緊張的水系統帶來更大壓力。”大自然保護協會亞洲科學項目負責人馬修·德寧說。
中國貪婪的用水量一定程度上是由不合邏輯的現象推高的:盡管水資源短缺,但水價卻異常便宜。“在中國,水價真的應該再提高3到5倍。”“中國水危機”組織的專家德布拉·譚(音)表示,降低用水量的一個方法是提高水價,要把目標鎖定在“最大的用戶和污染者”工業和農業上。
專家稱,中國普通人也需要改變用水習慣,就像發達國家那樣。“美國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了。”德寧稱,“世界其他地區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我們不能總想著讓所有人都達到同樣的標準,因為那個標準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