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2012年上海海洋論壇,市海洋局副局長正在作主題報告。
目前,上海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監測面積的61%。針對海域生態系統面臨的嚴峻形勢,市海洋局副局長沈依云今天(12月4日)上午表示,本市正加緊海洋環境保護的修復力度,海洋經濟必須堅持“綠色發展”。
今天,“2012年上海海洋論壇”在寶山區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海洋界專家學者以及本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200余人出席論壇,聚焦海洋新能源開發與安全應急管理、海洋科技體制與機制創新、海洋科技園區構建和以郵輪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培育、河口海岸的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問題進行研討。
“目前上海陸域入海污染物排污總量居高不下,以2011年為例,本市沿江沿海城鎮污水處理廠等年污水排放量達18.9億立方米,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6.4萬噸。”在談到本市面臨的海洋環境時,沈依云指出,隨著臨港新城、奉賢新城、金山新城等城鎮群的建設和發展,上海周邊將形成“沿海城鎮密集帶”,海洋環境污染負荷總量將呈增大趨勢。同時,船舶運輸活動頻繁帶來的海上溢油、化學品泄露事故,也讓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加重。
據悉,為遏制近岸海域生態失衡的趨勢,本市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健康海洋上海行動計劃”。沈依云表示,相關一系列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計劃正在加緊實施中,爭取在“十二五”末將本市海域二類以上水質標準的面積,從目前的11%提高到20%以上,使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逐步得到有效改善,海洋生態系統主體服務功能逐漸得到恢復。(新民網記者 沈文林)
我國海水水質標準:
《海水水質標準》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護目標,將海水水質分為四類。其中第一類適用于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第二類適用于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第三類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游區;第四類適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劣于國家海水水質標準中四類海水水質的則為劣四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