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思源學院是西安大學園區和新建項目水循環綜合利用中的縮影,曾獲得歐盟“中國北方地區分散式污水處理及回用可行性研究項目”專家組高度評價,專家們認為學校的污水循環利用節水模式,為他們研究中國北方缺水地區污水處理及回用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技術參考和成功的案例分析。那么,思源學院采用了什么節水模式呢?
據了解,地處西安市東郊白鹿原上的西安思源學院距市中心約20公里,這里高出市區200多米,是一個水資源極其短缺的旱原,建校初期就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問題。為節約有限的水資源,學院先后投入600多萬元,修建了一座日處理能力為25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處理站以及配套的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設施。
在思源學院污水站,經過處理的污水變成了無色透明的中水,并且實現了100%回用。目前,學校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等大小32座建筑物、1000多間集體和單體衛生間以及48萬平方米綠地全部使用中水。同時,校園內的噴泉水也由中水管道直供,噴泉水噴出后流入3000立方米容量的人工湖,經過加壓再進入沖廁系統。
校方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套循環利用系統制水成本為1.5元/立方米,比西安市區行政事業單位3.85元/立方米的自來水費便宜2.35元。現在,學校一、二期污水處理系統日處理量達到3500立方米,年節水量達到120萬噸。
此外,學校還建設了雨水積蓄和利用系統,鋪設了300多米專用管線收集雨水。并把約兩萬平方米范圍內的雨水、1座1800立方米的游泳池和3座600立方米的景觀噴水池更換下來的水,利用地勢落差收集到人工湖,混同中水一起二次利用,僅此一項學校每年可節水近1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