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0天,臭熏熏的污泥即可搖身變成園林營養土,不僅可以拿來施肥,還可用作花卉栽植基質,進行園林土壤改良。并且,市場價格還比同類型的肥料便宜一半。如此神奇的“變身”得益于重慶園林營養土生產示范基地的建成。
該基地日處理生活污泥150噸,并且,“污泥園林資源化利用技術集成示范”于去年被重慶市科委列入“科技惠民計劃“支持重點。
每日生活污泥處理量占全市1/5
重慶市園林營養土示范生產基地位于九龍坡區白市驛鎮花卉產業園區,總面積15000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萬元,2005年著手籌備,于今年5月份正式建成投用?;刂饕獜氖鲁鞘猩钗鬯幚砦勰嗟膱@林資源化利用。
據介紹,基地日處理生活污泥可達150噸、園林/農業有機廢棄物100立方米,年產園林營養土系列產品約40000立方米,其日均生活污泥的處理量占到了全市污泥產出量的1/5。
重慶市城市土壤研究所所長胡艷燕介紹,基地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污泥、畜禽有機廢棄物、園林植物廢棄物等為原料,經生物技術進行無害化處理,產品可用作新建綠地和時令花卉栽植基質、土壤改良材料,還可用于園林植物施肥和古樹名木復壯等。
污泥變土壤需經過5大“歷練”
記者在現場看到,基地的廠房內,一頭放置著堆積如山的污泥混合物,而另一頭則堆放著已經處理完畢的成品營養土。
胡艷燕告訴記者,污泥變身土壤需要經過5大“歷練”。首先要將污泥和輔料在發酵槽里進行混合,緊接著將污泥混合物進行翻拋,然后進行動態強制通風。經過15天左右,將其運往另一車間進行二次發酵,再過10天左右,最終形成成品。
胡艷燕稱,形成成品的營養土可達到所有植物都可使用的標準,而且,價格方面也非常有優勢,一立方米的土壤大概160-200元,比同類型的肥料要便宜一半。
據悉,該產品已成功運用到重慶園博園、南山植物園、墊江迎賓大道、巴南葡萄園等建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