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因此,必須加快水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
建立健全“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
為了依法有效地管理好水資源,應盡快制定各種水資源管理的實施細則及管理辦法,形成一個比較完備的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并依法加強執法機構和執法隊伍的建設,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改變“九龍治水”的局面,建議成立一個委員會,統一管理協調,繳納水費建議分為水資源稅和水費兩種,改變目前水價偏低的狀況,形成合理的水價構形成機制,增強人們水的商品意識和節水意識。同時,進一步建立與完善國家層面建立水功能區與水功能區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
加強水資源的流域化與區域性管理
水資源是一個龐大的動態循環系統。因此,為使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取得成效,進入一個有序的狀態,必須建立一套有序、合理、高效的管理體制,創立管理鏈,如水利部―流域―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分級分層管理,明確權利和職責,制定目標責任制。要做到流域化管理和區域性管理相結合,從大到小,由點到面,從主流到支流,遵從小面服從大面,支流服從主流的原則,下一級水行政管理部門在上一級水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下工作,區域性管理處于流域化管理的監督指導下,流域化管理依托區域性管理落實各項措施和方案。就各級行政區來講,地區水資源保護應遵從各流域做好水功能區劃分和水資源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并在流域規劃的基礎上制定地區水資源保護規劃。
建立水權制度與交易市場
2012年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建立和完善國家水權制度,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在地區、流域的范圍內、用水總量更容易確定的交易主體之間,率先實施水權流轉與交易。水權流轉交易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如果有了取用水總量的控制,再生水資源就可以像碳交易一樣進行交易,這將催生另一個基于水資源總量控制下的再生水資源水權交易市場。在此基礎上,國家還應盡快出臺將水資源費改為水資源稅等相關政策。
建立以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機制
節水優先,創建節水型社會。要合理利用、節約使用。改變落后的農業灌溉方式,發展節水農業。工業用水要發展水的重復使用和循環使用。大城市的生活用水可否考慮建立兩套供水系統,一套是飲用水供水,一套是一般生活用水供水。在國家發展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發展項目,杜絕水資源浪費。同時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積極發展節水的工業、農業技術,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發現并杜絕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輸水管網中的漏泄。
治污為本。這要求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戰略應盡快實行調整,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和全過程控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量還要增長,污染物也會隨著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實行污染物排放的源頭控制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排放會有較大幅度的削減,工業生產也可以做到增產不增污。
多渠道開源,提高再生水資源利用率。這主要指開發非傳統水資源。現在世界各國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紛紛轉向非傳統水資源,即其中再生水的開發。再生水,俗稱為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雜用水,其水質介于自來水(上水)與污水(下水)之間。城市廢水的再利用不僅減少了污染,還可以緩解水資源緊張的矛盾。“十二五”期間,工業廢水市場將會進一步發展,污水回用將成為新的投資領域。
(作者系武漢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