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我們老年人很心安。”重慶九龍坡區金鳳鎮,潘大爺坐在院壩上,笑容滿面,他家院壩前方一汪魚池蕩漾碧波,太陽能路燈矗立路旁。
今日,華龍網記者從重慶市環保局獲悉,跟潘大爺一樣享受著統籌城鄉環保試點及首批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市好福利的村民很多。
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累計使用國家資金6.5億元,落實地方配套資金3.25億元,整合涉農資金2.7億元,帶動區縣及社會投資10億元,在28個區縣62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生態示范建設,我市統籌城鄉環保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新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 充分保護河流水質
今日,市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在推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中,我市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垃圾收運、畜禽養殖等綜合整治等工程項目。
“根據村民生產、生活特點,制定了分散農戶和村民聚居點兩種類型的生活污水處理方案。”該負責人說,分散農戶選擇沼氣池、貯糞池、三格式或四格式化糞池等工藝,而村民聚居點選用人工濕地、生物濾池等處理工藝。
記者了解到,九龍坡區金鳳鎮興建了76個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和1440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能夠集中日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能力達890噸。巴南區界石鎮建成兩座規模日處理能力80噸以上的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充分保護花溪河水質。
運用各類措施處理農村垃圾
與此同時,在農村垃圾收運處理方面,環保部門采用了“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區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在村民院落、聚居點10米~100米范圍內布設垃圾收集點。
此外,還通過推廣秸稈氣化爐等項目,改善農村能源結構,通過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廢水處理后還田,提高資源利用率。
治理環境、節能減排與農民創收并駕齊驅
記者了解到,在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我市堅持連片整體打造,提出并實施了以建制鎮為單位的整鎮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模式:在對所有示范項目進行整體設計、評估、招標、建設、打造的同時,注重與次級河流污染綜合整治相結合,與村容村貌整治相結合,與土地流轉農民新村建設相結合,與生態修復和傳統農村景觀再造相結合,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相結合,與統籌城鄉進程相結合,與農村環境整治長效運行機制構建相結合,與“農民萬元增收計劃”相結合。
這樣一來,不僅我市農村環境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村民環保意識提高,而且實現了環境與經濟的雙贏。例如,九龍坡區金鳳鎮,村民種植的綠色無公害農副產品銷售供不應求,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