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海南省海口市政府第12次常務會上獲原則通過。將利用3年-5年時間,建設一批水資源配置工程,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節能減排能力。
近年來,海口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不斷增加,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南渡江龍塘大壩上游段缺乏保護措施,水患較為頻繁;部分地區雨水積澇現象仍然存在;工程性缺水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水環境問題仍較為突出;西部、東部地區河道治理和農田水利建設任務依然艱巨。
建堤壩嚴防水患 力爭整治農田10萬畝以上
《意見》提出,要推進農田水利建設,通過實施坡地節水灌溉工程、打井抗旱工程、田洋整治工程和渠道防滲配套工程,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實現整治田洋10畝萬以上,防滲配套渠道588公里以上,各灌區干支渠硬化、防滲率均達到80%以上,千畝以上連片田洋整治率達90%以上。
建設南渡江龍塘大壩至東山段防洪工程、南渡江下游海口段防洪治理工程、新埠島東西堤防洪(潮)工程和演豐、三江、桂林洋防潮堤工程,對響水河、龍塘水、河口溪、板橋溪和江東地區河道進行整治,全面完成規劃內的73座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著力提升防洪保障能力。
通過實施中心組團、長流組團、江東組團雨水排放管網工程,白水塘至沙坡水庫河道整治工程,龍橋、龍泉、龍塘三鎮排澇工程。中心區板橋溪、大同溝、海甸三西路、海甸五西路、鴨尾溪等15座排澇泵站工程,濱濂村排洪溝整治工程等,進一步完善城市排澇設施建設。
實施飲水工程 解決缺水優化水質
通過建設南渡江飲水工程,合理優化配置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保證率,實現遠期水資源供需平衡,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實施中心組團、江東組團、長流組團供水管網工程,完善老城區供水管網改造,新建江東水廠,擴建龍塘和永莊水廠,進一步優化水廠布局,完善配水體系。加大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和水質量監管力度,確保供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新、擴建6處以地表水為水源的集中供水工程,1處以地下水為水源的集中供水工程和14個鎮的單村集中供水工程,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實現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加強改水工程飲用水水質檢測,爭取超過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合格率的標準。
開展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景觀建設,通過建設云龍產業園、長流、江東、桂林洋、中心鎮、中心組團、獅子嶺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工程,有效控制水污染,提高水環境質量,使污水集中處理率到2015年達到90%。繼續實施河網水環境整治工程,將五源河、秀英溝、榮山河等建設成為集防洪、生態、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通過實施植物防護、護岸護坡等工程措施,控制和防止水土流失。重點對龍塘水源地、永莊水源地實施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嚴格入河排污設置審批,從源頭上控制水體污染,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
“三條紅線”為中心 完善全市“三防”系統
以落實“三條紅線”為中心,以水資源執法為保障,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著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
適應現代應急管理需求,完善全市“三防”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部門協作、反映迅速、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體制。繼續建設“三防”指揮系統(二期),重點建設覆蓋各區、鎮及重點街道辦的“三防”會商系統,覆蓋小(1)型水庫、漁港的實時視頻監控系統以及集水雨潮情信息匯集、水文預報、洪水演進模擬、潰堤淹沒分析、重點水庫單庫調度、預案編制、三維模擬仿真、調度會商及綜合信息管理于一體的海口市防洪決策系統,大力提高“三防”指揮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