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2012年,市長孫愛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40萬人”的任務目標。近日,記者前往曹縣、定陶、成武等地采訪,了解當地群眾喝上“放心水”的情況。
自來水進農家,讓村民喝上“放心水”
本報記者 郭衛東
500萬人喝上“放心水”
中國菏澤網消息 近日,在曹縣安蔡樓鎮安蔡樓行政村,村民安君擰開自來水龍頭,汩汩清水嘩嘩地流了出來。“今后,村里人再也不會是一口黃牙了。”64歲的安君喜不自禁地說。
“以前吃的是壓井水,堿大,燒開的水不好喝,一刮壺底,能有半碗堿,現在的水又清又甜,真是太好了。”安君告訴記者,自從家里通了自來水,洗衣機、太陽能都派上了用場,輕輕一擰,水就流出來了,別提多方便了。
此前,村民除了面對“水難吃”的窘境,還面臨著“取水難”的問題。這幾年,隨著地下水位下降,村里原有的手壓井已達不到水源深度,每到枯水季節,村民須到幾里地之外的深水井里取水。“夏天,都是擔著挑子去能壓出水的地方挑水,大人小孩都去,別提多麻煩了。”不少村民說。
如今,來自521米深的深層地下水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村民的廚房里,他們從此告別“手壓井”,進入自來水時代。
多年以來,飲水安全成為農村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也是農村生活條件改善的重要標志。來自菏澤市水利局的統計數據給了群眾一個暖心的交代,幾年來,全市共有4813個自然村、500.22萬人喝上了自來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4.45%。
19525萬元投入“人飲安全投資計劃”
為讓更多村民盡快喝上“放心水”,我市一大批農村飲用水施工工程,在冰天雪地中全力加快施工進度。
2012年12月31日,記者隨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深入到定陶縣南王店鎮采訪。在攝氏零下10度下,工棚內簡單地擺放著大白菜,桶裝的礦泉水已經結冰。在工棚一邊,四五名工人抓緊施工。據施工人員李少國介紹,他們共3個班,每班5個人,一天24小時輪流工作,打一眼500多米的深井,需要一個月時間,可供15000人用。
在位于定陶縣杜堂鎮楊莊村的農村飲用水管道鋪設現場,十幾名施工人員配合大型機械設備在冰天雪地里搶抓工期。“當地農民以前用手壓井,取的是10米左右的淺層地下水,大腸桿菌多、水味苦咸,而現在接通的水源為521米深的地下水,水質較好。”定陶縣農村供水公司經理王貴民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縣已經建成18個標準供水站,覆蓋人口30余萬人。
而在成武縣南魯集鎮大王莊村自來水管道鋪設現場,施工人員為了應對低溫施工難題,正采用熱熔器對管道進行專業熔接。
據了解,我市2012年總投資19525萬元,全市第一批40.05萬人的人飲安全投資計劃基本完成,讓農村群眾多年的愿望成為現實。
飲水安全、平原水庫建設成為“頭號民生工程”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造福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市長孫愛軍明確提出“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40萬人”的目標。承諾就是號角,我市水利部門去年在農村人口基數大、全市地下水質普遍較差的實際情況下,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在爭取到第一批40.05萬人人飲安全投資計劃的基礎上,又爭取上級追加了21.2萬人的第二批投資計劃(2013年實施),占全省年度追加投資計劃的35%。在資金支持下,我市按照“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要求,以保障安全為目標,以集約發展為重點,全市農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進度一再加速。
與此同時,鑒于我市地下水水質普遍較差的實際,市委、市政府決定通過建設平原水庫徹底解決群眾飲水水源不安全問題,并把飲水安全平原水庫建設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
截至目前,我市已經決定興建的14座平原水庫,已有3座開工建設,2座水庫的可研報告已上報待批,7座水庫的可研報告正在編制,其余兩座水庫正在委托設計單位設計。
“今后,我們將大力推進飲水安全項目和平原水庫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確保在2015年底全面解決全市廣大群眾的飲水不安全問題,讓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徹底告別‘手壓井’,喝上甘甜可口的自來水,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市水利局局長王尊亮的話,讓暫時還未喝上自來水的農村人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