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還包括新建濟平干渠至玉清湖引水工程、玉清湖至鵲華水廠輸水管線、玉清湖至臥虎山水庫輸水管線、東湖水庫輸水管線等工程,計劃市區引水量為每年7600萬立方米。
從平陰調黃河水到田山變灌站,途經濟平干渠、長清賈莊分水閘、在北大沙河鋪設管道,沿著玉符河最后到臥虎山。黃河水進入臥虎山水庫后,就可在地下水位下降接近警戒線時,放水到玉符河進行回灌補源保泉。
10日,濟南市水利局副局長張體倫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省里已經批復了濟南市關于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的實施方案,近日將報中央批準,預計一月中旬,濟南市將召開動員大會,拉開濟南關于創建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的大幕。據了解,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市試點建設期為2013年至2015年。
黃河水調到臥虎山水庫 南部山區60萬畝農田有望全部用黃河水灌溉
雖然濟南已經實現泉水持續噴涌9周年,但是泉水噴涌靠天吃飯的狀況并沒有改變,群泉長時間噴涌與多年相對豐水關系極大。8日上午,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敏到濟南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歷下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就曾表示,要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只有建立起水利網絡,趵突泉的持續噴涌才有最根本的保證,濟南要投資500億元創建水生態文明市。
近年來,濟南市先后對小清河、臘山分洪等骨干河流實施了綜合整治,部分支流河道實行了清淤疏浚、截污治污,建成多處集中式水質凈化廠;大明湖經改造提升,護城河實現全線通航。但濟南水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突出表現在: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保持泉水常年噴涌壓力較大,防洪排澇能力較低,水生態體系不夠完整,水生態環境建設任務繁重。
“從平陰調黃河水到田山變灌站,途經濟平干渠、長清賈莊分水閘、在北大沙河鋪設管道,沿著玉符河最后到臥虎山。黃河水進入臥虎山水庫后,就可在地下水位下降接近警戒線時,放水到玉符河進行回灌補源保泉。”張體倫說,每到農忙時節需要澆水的時候,趵突泉的噴涌都會小許多,原因是南部山區有60萬畝農田,1萬莊稼井,這些都在使用地下水進行灌溉,浪費了南部山區的自然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全部調用黃河水灌溉莊稼。
“工程實施后,每年調水到臥虎山水庫,對泉水是一種保證。另外濟平干渠內將有黃河水、南水北調的長江水,以及東平湖水,這些水可以向玉清湖水庫和小清河供水,保障用水。”據張體倫透露,該工程已經規劃完畢,今年有望全面開工。
盼了好多年,長江水今年進濟南 每年可向泉城輸水1億立方米
濟南雖以泉城聞名,但濟南卻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國的七分之一。據張體倫介紹,濟南市全年用水17億方,濟南市自給自足的只有11億方,有1/3的水要靠黃河補給,今年汛期長江水將入濟。
“從江蘇長江引水途經微山湖、東平湖、濟平干渠、玉清湖再匯入小清河,最后流出濟南一直到達威海榮成。”張體倫告訴記者,南水北調濟南段工程跨越平陰、長清、槐蔭、天橋、歷城、章丘6個縣(市)區,由濟平干渠、濟南市區段、明渠段、東湖水庫4個單元工程組成。目前工程已經進入尾聲,今年實現通水,每年可向濟南輸水達1億立方米。
目前,南水北調濟南配套工程已陸續動工,部分工程今年可完工,東線全線通水后,濟南每年可引長江水1億立方米。市區每年可引長江水7600萬立方米,約占市區總用水量兩成。去年,東湖水庫、玉清湖引水工程已動工。其中,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濟南玉清湖引水工程預計今年完工。這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的一步,玉清湖引水工程自濟平干渠玉清湖新五分水閘引水,新建泵站1座。東湖水庫是南水北調配套水源工程,水庫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預計長江水今年可到濟南,為東部提供工業及生活用水。
另外,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還包括新建濟平干渠至玉清湖引水工程、玉清湖至鵲華水廠輸水管線、玉清湖至臥虎山水庫輸水管線、東湖水庫輸水管線等工程,計劃市區引水量為每年7600萬立方米。這幾條輸水線路連通后,可形成一個水網。
據了解,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建成后,長江水將成為濟南市第二大客水資源,年引長江水量占市區用水量兩成。長江水的到來,能夠緩解濟南水資源短缺,提高城市供水保障,優化水資源配置、減少地下水開采、改善水生態環境。根據續建配套工程水量指標分配方案,市區單元的引水量指標為每年7600萬立方米,相當于市區年供水總量的20%左右,略多于自備井及地下水源地的地下水取水量。這部分長江水可置換出地下水,也可用于置換山區水庫供水,將置換出的水用于農業、生態用水,涵養地下水源補給,利于保泉。
水生態文明市規劃到2020年 總投資近500億元
濟南創建水生態文明市一直規劃到2020年,預計總投資近500億元。此次濟南重拳大做水文章,主要立足于濟南市各區生態功能與特色,優化生態功能區空間布局,構建南部山地生態屏障功能區、城市泉水景觀生態功能區、沿河濕地保育生態功能區和北部平原水網生態功能區,形成功能完善、協調統一、健康和諧的水生態系統總體格局,建成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美麗泉城。
南部山區要突出一個“補”字,就是進一步完善水網體系,通過工程措施引客水補充濟南的水源,進一步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實現泉水持續噴涌。老城區和東部新區、西部新城要突出一個“景”字,就是把補水與城區河道整治結合起來,提升景觀營造水平,延伸泉城特色風貌帶,在市區更大范圍內彰顯泉城特色。小清河以北區域要突出一個“凈”字,就是通過濕地建設凈化水質,促進中水利用,更好地滿足省會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并為從根本上解決小清河全流域的污染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其中,中心城區整體布局為“一核、兩帶、三區、六廊、九點”。“一核”為以泉水風貌為中心的老城區;“兩帶”為黃河帶和小清河帶;“三區”為南部生態保護區、城市泉水景觀區、北部濕地風貌區;“六廊”為北大沙河、玉符河、興濟河、大辛河、韓倉河、西巨野河六條綠色景觀廊道;“九點”為環繞中心城區的臥虎山、錦繡川、狼貓山、杜張4座水庫和大明湖、華山湖、玉清湖、鵲山、白云湖5個湖泊及毗鄰的相關濕地等,形成九大水面。根據濟南市水文地質特點,重點實施南部生態保護區、城市泉水景觀區、北部濕地風貌區生態水系建設。
建設北部濕地風貌區 臘山河興濟河四季不斷流
濟南泉城風貌主要集中在趵突泉、泉城路一帶,僅僅是泉涌景觀,而缺少延伸出去的泉水景觀。濟南為此將著力建設城市泉水景觀區,彰顯“景”的特色。
“景區不局限于大明湖和趵突泉,要讓城區65條河道及其重點區域蓄水造景,將城區的景觀擴展放大。”張體倫說,小清河沿線建設北部濕地風貌區,臘山河、興濟河等城區主要河道也將成為景觀帶。
首先是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重點實施興濟河、工商河等32條城區河道整治;實施鳳凰山分洪工程。開展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線分流工程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在防洪除澇、截污治污的基礎上,實施駁岸改造、節點蓄水、垂直綠化、營造親水空間,建設新景點、打造景觀帶、提升景觀區,實現臘山河、興濟河等城區主要河道四季不斷流,兩岸景色優美。在趵突泉、護城河、大明湖的基礎上,兩頭延伸,向南治理玉繡河,向北開挖中濼河、北湖,與小清河、華山湖連通。
建設北部濕地風貌區。小清河沿線有濟西、北湖、華山湖、小李家、白云湖5個濕地型蓄滯洪區,現有水面面積31.6平方公里,規劃水面面積44.6平方公里,主要進行湖區開挖、筑堤修島、種植水草等;沿黃河建設鵲山龍湖,對灘地實施生態治理。在濕地片區種植陸生植物、水生植物,營造生態防護林,形成濕地自然生態系統;沿黃河兩岸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種植防浪林14公里,防風固沙,改善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實施黃河堤防標準化建設工程,整治天橋區左岸堤防4公里,并建設歷城區堰頭水源地,規劃庫容1580萬立方米。
槐蔭玉符河攔蓄工程主體本月底建成 3到5年打造水生態公園
碧水蕩漾,蘆葦連片,白鷺成群……在省城西部,220國道橋至玉符河入黃口玉符河灘區內將用3到5年建成水生態公園。目前,玉符河攔蓄工程已經在施工,主體工程本月底就能結束,不久市民到這里就可以看到初步景觀。
玉符河G220國道以及入黃口兩處建設橡膠壩,以截住河水,形成水面景觀。據了解,工程于去年9月6日開始施工,橡膠壩主體預計本月底前完工,配套橋體不久后也將建成通車。據了解,兩道橡膠壩之間,將圍成2平方公里的水生態公園,之后將與濟西濕地連成景觀,預計在未來3到5年內建成。
據了解,玉符河槐蔭段長約15千米,此次攔蓄河段自G220國道橋至入黃口長約9千米。玉符河作為小清河的源頭,是一條季節性河流,目前只在大雨后會存水,其余時候幾乎都處于干涸狀態。有河無水,是目前不少河道難以形成景觀的主要問題。該工程建成后河道內將常年保持3.5米到5米的景觀水位,除了截留河道內汛期水源外,臥虎山水庫泄洪和黃河水的倒灌,以及相鄰的玉清湖的滲水都會成為河道的水源補給。而且除觀賞外,生態景觀的建設還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據了解,槐蔭區的水資源非常豐富,從南往北有黃河、小清河、臘山分洪工程,自東往西有興濟河、臘山河以及玉符河,三縱三橫的主要水系,以及吳家堡的溫泉、玉清湖水庫等都將為景觀建設提供資源。
此前,槐蔭區從空間上籌劃了幾大旅游項目,其中濟西濕地與水生態水景公園游覽區、國際溫泉度假區、黃河綠色長廊景觀帶,都位于西部新城,與水生態有關。這將與吳家堡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現代文化旅游度假區等共同集成國際旅游度假區。目前,臘山分洪工程以及小清河治理工程都已經接近尾聲,濟西濕地建設也已經開工。吳家堡溫泉項目正在進行地探。另外,吳家堡水生態景觀長廊也將于今年4月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