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在南寧生活超過20年以上的居民,談起曾經的南湖、朝陽溪,一定會有臭氣熏天、水體烏黑的記憶。那時的南寧,不具備處理生活污水的能力,一度讓母親河邕江“受累”。然而如今的南寧,擁有全廣西處理能力最大的污水處理體系,不僅南湖、朝陽溪的污染情況在有效改善,邕江的水質也常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污水廠從無到有
如今的南湖,繞湖林蔭道上,是市民晨練、散步的最佳場所。沿湖而建的酒吧街,每到夜晚,燈火通明,生意興旺。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南湖那一副“灰頭土臉”的樣子,是讓許多南寧人印象深刻的。
南寧市江南污水處理廠廠長李家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南寧人,也是南寧市第一批污水處理行業工作者之一,對于南寧市水域水質改變最有發言權。李家龍說:“當年的南湖等內河水域,接收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埌東污水處理廠是南寧市第一個污水處理廠,當時建設它的第一目的,就是要為南湖截污。想起上世紀90年代那時的南湖,一片黑乎乎的死水,每年都要死一批魚,別說在湖面劃船了,湖水散發的臭氣,根本就讓人避而遠之。”他說,不僅是南湖,竹排沖、朝陽溪等,南寧市的內河水域幾乎都被生活污水所污染。
然而,隨著埌東污水處理廠和江南污水處理廠的陸續建成,截污管道不斷完善,南寧市城區內的生活污水正在不斷被截流,內河水域的水質也在漸漸得到改善。
污水處理好邕江不受污
污水截流了,但是沒處理好就排放會直接影響到邕江。隨著市民對母親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污水處理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李家龍說:“下雨的時候,邕江水偶爾會出現局部渾濁。有的市民就以為是哪里的污水污染邕江了,投訴電話就會打到環保局,環保局又會責成我們檢查污水管道、設施有沒有泄漏。”
據了解,邕江水質常年多數時段屬于三類水質,而在埌東、江南兩座污水處理廠建成后,邕江水質達到二類水的天數有了明顯的增加。1月10日,記者在邕江邊遇到正在冬泳的吳師傅,他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邕江就有人游泳,直至今天,還有人在這游。作為游泳者,我對水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不然,我怎么會在這游了十幾年的泳?”
一座污水廠一片大綠肺
南寧市江南污水處理廠目前日處理能力48萬立方米,是廣西最大的污水處理廠。1月10日,記者來到位于白沙大道的該廠進行探訪,近距離感受這一保衛南寧母親河水質的衛士。
如果不是看到“江南污水處理廠”幾個大字,絕對不會想到在綠樹的重重掩映下,是一座污水處理廠。進入廠區,完全沒有異味。“由于廠房地處密集的居民集中區,所以建設臭氣收集與處理系統是十分重要的。”李廠長告訴記者,“另外,廠區內共有叢生魚尾葵、夾竹桃、三角梅等40多種具有除臭功能的植物,整個廠區的植物叢其實就是一個大綠肺,不斷吸收著污水產生的異味”。
不僅如此,江南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也值得贊賞。自2007年9月投產以來,出水水質始終保持優良。2012年環保部門的驗收監測中,該廠出水主要指標均高于國家一級B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