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給我國帶來巨大紅利,如何擴大改革紅利,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內容。代表委員們同時指出,要把民生和改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實現改革紅利人民共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高速發展,社會財富急劇增長,群眾錢袋子鼓了,物質生活豐富了,這些變化都有賴于改革帶來的紅利。但改革的紅利并不局限于此,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應該是紅利的一部分,并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生態環境紅利是人們分享改革紅利的基礎,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其他紅利將大打折扣。
有調查顯示,近幾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幸福感卻在下降,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環境污染侵蝕了改革紅利。
飲用水不達標、大氣污染、生態破壞、土壤污染等問題嚴重困擾人們的生活,制約人的全面發展。有的地方以犧牲環境換取增長,幾十年發展所得到的收入不夠日后治污所用;更有嚴重的地方,污染問題已經威脅到了群眾的身體健康。
即便是GDP翻了幾倍,即便是人民收入大幅增加,如果沒有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環境,這樣的改革紅利又怎會讓人喜悅?正如有些人形容的:我們那么努力,但如果最后所有掙的錢都花到醫藥費上,我們的努力又有什么意義呢?
粗放的發展方式,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使我們的改革紅利在一次又一次污染帶來的陣痛中不斷遭到侵蝕。這一苗頭必須引起重視、得到遏制。地方各級政府部門既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創造紅利,又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改革,讓人民全面享受到最大化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