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不再成為環境二次污染的禍根?早在2006年江蘇省張家港市就已經著手規劃了污泥的無害化處置工作,編制了《張家港市污泥處置專項規劃》,確立了“統籌布點、多元利用、齊頭并進”的污泥治理新模式,并配套建立了“兩點四片全覆蓋”的污泥治理格局,用規范化手段“拔除”污泥這塊“硬刺”。
目前,張家港市已建成30萬立方米庫容的工業固廢填埋場和處理能力6000噸/年的危險廢物綜合焚燒處置中心各一座,一般污泥綜合利用工程4座,處置能力12萬噸/年,基本滿足了全市的需求。
確定了污泥規范化處置突破口的張家港市,將全面封鎖污泥非法處置“后門”,通過倒逼機制,督促污泥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今年,張家港市一舉取締了多個污泥非法填埋點,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禁止利用廢棄低洼地等接收、填埋污泥。
此外,對污水處理廠采用上門核查和突擊檢查的方式,對不規范處置污泥的企業嚴厲打擊。非法處置的“后門”被封死,企業只能通過找技術、購設備、上設施來規范處置污泥,從而有效推進了污泥處置的規范化。
在統籌規劃、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張家港市強化政策扶持,堅持經濟手段引導推進污泥處置。充分發揮政策扶持及引導資金作用,鼓勵、幫扶企業開展污泥處置工程建設,一方面,他們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省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另一方面,他們專門制訂政策,由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集中污泥處置利用項目進行補助,2009年以來共補助資金2000余萬元,有效調動了社會各方參與污泥處置設施建設的積極性。
張家港市注重技術服務,積極幫助企業尋找合適的技術,為污泥的資源化利用開辟途徑。曾多次組織污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赴浙江、山東、廣東、遼寧、云南等地進行實地考察。通過探索和實踐,證明有些技術值得嘗試和改進。目前,張家港市部分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技術方面的探索。(記者 閆艷 高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