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海洋部門新近出爐的一份監測報告顯示,目前廈門近岸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仍然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城市生活污水。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我市將采取多項新舉措,加強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呵護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大海。
環島路截污工程今年全面開展
今年,一場浩大的截污戰役將在環島路沿線全面拉開。
幾個月前,會展石胄頭污水處理廠二期排洪明渠圍堰和截污管的建成,將日均3000噸的污水直接截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從而宣告曾經困擾我市的會展南五路污水入海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正在火熱推進的還有前埔泵站工程——該污水提升泵站主要收集觀音山片區及香山游艇碼頭的污水,建設規模為每日兩萬噸,目前正在進行進、出水管道對接施工,計劃于近期建成并通水運行。
在這兩年我市進行的海水水質監測報告中,曾厝垵附近海域的污染指數總是居高不下。該片區排洪截污工程將于月底啟動,預計今年年底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龍虎山路附近建設的排洪箱涵以及污水泵站,將把污水截流至目前環島路的污水管網,并輸送到石胄頭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五緣灣污水年底全面截流
風光旖旎的五緣灣,今年年底可徹底與污水告別。記者獲悉,目前,針對五緣灣片區周邊城鄉接合部污水排放難題,四座截污泵站正在加緊建設,其中灣口兩側規模分別為2萬噸和1.2萬噸泵站的土建和設備安裝已基本完成,三號泵站擬于近期啟動改造,四號也已開工建設。據介紹,今年年底,通過相關工程,五緣灣片區的污水可全面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同時,廈港避風塢片區的截流工程也將加快推進。根據計劃,相關部門將把演武路西大溝西側的截流污水轉輸至避風塢污水泵站,經泵站提升后再沿大學路進入西大溝東側的廈大泵站的污水系統。
此外,今年我市還將投資1000萬元,推進埭遼水庫以及新豐水庫截污工程的建設。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廈門全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將達到102.8萬噸/日,全市再生水利用設施處理能力將達到21萬噸/日。
首個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年底建成
形形色色的動物尸體,對廈門的海洋環境也造成明顯影響。據了解,市級財政投入2600多萬元,在東部固廢中心建設的我市首座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將在今年底建成。
項目建設包括冷凍設備、烘干設備、焚燒設備、尾氣處理設備和密封運輸車輛等,建成之后,處理場日可處理動物尸體30噸。有關人士表示,屆時,該處理場配合我市已建成的病死動物化尸井,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難題將迎刃而解。
舊城舊村污染連片整治年內啟動
保護大海,就要從陸源抓起。據透露,今年我市將啟動島內舊城舊村污染連片整治,進一步改善片區環境。其中,我市接下來將加快鐘宅、曾厝垵等片區的市政道路建設,加快西郭、廈港片區等已啟動的項目建設,推進將軍祠等片區的征地拆遷和招商工作,加快會展中心等片區的市政配套項目建設。
不僅從陸源,我市今后還將從海面徹底“圍剿”污染物。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建設海滄環衛碼頭以及翔安劉五店環衛碼頭,加大海漂垃圾的收集、處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