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已投入資金1127萬元,部分市縣政府安排地方配套資金320萬元,建設15個村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污水處理能力總計為8150 立方米/天。
據悉,這15個項目大部分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定安縣龍湖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已建成投入運行;文昌市龍樓鎮、瓊海市石壁鎮、瓊海市龍江鎮、瓊海市中原鎮、萬寧市長豐鎮牛漏墟、萬寧市大茂鎮、儋州市王五鎮、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昌江烏烈鎮、昌江昌化鎮昌城村、文昌市文城鎮嚴村、臨高縣臨城鎮發豪村等12個村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已開工建設;五指山市農墾中學、保亭黎族自治縣新政鎮2個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因項目建設用地無法落實,尚未動工,目前正在制定項目建設地點調整方案。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是海南省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的新模式:烏黑的污水流經格柵池,部分固體垃圾和一些大顆粒的懸浮物被阻隔后,再流入調節池,然后用水泵將調節池中的污水提升至種滿綠色植物彩虹鳥的人工濕地過濾處理,污染物通過濕地中的植物吸附,從出水口流出的污水變得清澈潔凈了。
至去年底,海南共投入資金約4732萬元建設59個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已先后在文昌市文教鎮、海口市大致坡鎮、瓊海市萬泉鎮、萬寧市龍滾鎮等鄉鎮建成人工濕地處理設施37套,年污水處理量695萬噸,COD削減量為2432噸/年,氨氮削減量為139噸/年,為海南治理鄉鎮生活污水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生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目前在建的15處村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全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將從去年底的19040立方米/天提高到27190立方米/天,預計年處理污水量將提高到992萬噸,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將從去年底的3.3%提高到4.4%。
有關專家稱,實施村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可有效減少農村環境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新農村建設。(記者 侯小健 通訊員 王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