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7個先行先試省份之一,近日,河北著手建立了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在節水農業、節水型社會建設、城市自備井關停、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跨流域調水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近幾年,河北省用水總量穩定在200多億立方米左右,作為全國機井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有機電井約90萬眼,農業灌溉用井約占70%。立足省情、水情,河北圍繞4000萬畝糧食主產區,在全省加快21處大型灌區和92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抓好41個小農水重點縣和26個現代農業重點縣建設。其中小農水重點縣和現代農業縣實施以安裝地下防滲管道為主的項目建設,每年投資從一二百萬上升為1500萬以上。截至6月底,河北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78.5萬畝,全省的節水灌溉面積已近4000萬畝。
同時,河北在全省主要設區市實施引地表水入市工程,以減少地下水的開采。其中,滄州市被列入全國保護地下水行動試點,通過引大浪淀水庫的水入市,置換原有的地下水供水,供應居民和城區企業事業單位用水,使有限的地下水作為后備水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據悉“十二五”期間,滄州還將逐步關閉南水北調受水區的城市自備井。
河北還在全省開展了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試點區實現了工業節水15%至20%,農業節水25%至30%,農村生活節水達40%至50%。全省萬元GDP用水量從214立方米降低到136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從77立方米降低到44立方米,農業新增年節水能力7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