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環(huán)保廳6月18日發(fā)布2009年全省環(huán)境狀況公報后,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廣州市多酸雨、水質差成為了一時熱議的焦點 。廣州市的環(huán)境整體情況究竟如何?是否真正存在酸雨多、水質差等環(huán)境問題?為對廣州市的環(huán)境情況有一個更加詳盡與全面的了解,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廣州市環(huán)保局新聞發(fā)言人楊柳副局長。楊柳透露,廣東省對廣州市的環(huán)保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高度重視,充分肯定;最近省環(huán)境保護廳李清廳長率隊到廣州檢查指導工作時,對廣州市的環(huán)境污染控制工作頗為贊揚。并給予了“領導重視、部署周密、推進積極、效果明顯,污染排放連續(xù)4年下降,各項環(huán)境質量指標完成得很不錯”的高度評價。
廣州污染物總量已連續(xù)四年實現(xiàn)“雙下降”
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降幅
楊柳介紹,按照廣東省下達給廣州市的總量控制指標,到2010年,廣州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兩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須分別控制在8.5萬噸和11萬噸以內,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要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礎上削減6.4萬噸和2.7萬噸,分別削減43%和20%。這個要求,遠高于全國兩項指標下降10%和全省兩項指標下降15%的平均水平。
事實上,通過采取深入推進工程減排、結構調整減排和監(jiān)督管理減排等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廣州市的主要污染物總量已連續(xù)四年“雙下降”。在2009年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9113億元、增長11.5%的同時,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均超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分別下降6.31%和9.41%,高于全省平均下降5.44%和5.76%的幅度。
廣州市“十一五”二氧化硫削減43%
超過全省15%的平均水平
承擔全省近三分之一的減排任務
在二氧化硫減排方面,楊柳介紹,廣州市的工作起步早、任務重、貢獻大。早在“十五”期間,廣州市就下大力氣提前開展脫硫工作。“當時有39家重點工業(yè)企業(yè)安裝脫硫設施,脫硫能力達到4.9萬噸/年,二氧化硫減排4.6萬噸,降幅達到23.7%,”楊柳說。據(jù)悉,2005年,廣州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僅占全省的11.5%。“十一五”期間,廣州認真完成省賦予的重任,污染控制標準不斷提高,甚至將原來脫硫效率低于70%的脫硫設施拆除重建,使全市燃煤電廠和自備電廠的實際脫硫效率達到90%以上,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再減6.4萬噸,占全省十一五總任務的33%,降幅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廣州市的二氧化硫減排工程已全部完成,為廣東省二氧化硫減排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進一步綜合整治空氣污染,廣州堅持“立足自身,帶動周邊”的思路,在完成二氧化硫減排任務的同時,于全省率先啟動工業(yè)降氮脫硝工作,包括所有燃煤電廠在內的28家重點企業(yè),9月底前完成脫硝整改,屆時將減排氮氧化物5.9萬噸/年,在全省乃至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此外,廣州還對11個重點行業(yè)4413家企業(yè)的揮發(fā)性有機物進行排放控制整改,對1139家燃煤小鍋爐實行淘汰,對534座加油站、13座儲油庫、437輛運油車進行油氣回收,這些工作都將在9月底前完成。
2009年廣州降水酸度和酸雨頻率均為近5年來最低
酸雨頻率4年間下降超二成
楊柳指出,酸雨屬區(qū)域性環(huán)境問題。廣州通過大力推進工業(yè)脫硫,堅決實施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反映雨水酸性的降水pH平均值已從2005年的4.34提升到2009年的4.74,同期酸雨頻率則從81.4%大幅度下降到60.5%,下降20.9個百分點。他說:“2009年為近5年來降水酸度最弱、酸雨頻率最小的一年。”這表明廣州酸雨正在呈減弱、減少的趨勢。
此外,環(huán)境監(jiān)測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最近五年間,廣州地區(qū)降水中硫酸根離子(SO42-)的平均含量從16.13下降到6.08毫克/升,下降了62.3%。“這從側面也印證了廣州二氧化硫減排取得的成效。”楊柳說。
廣州的治水力度全國罕見、歷史罕見、規(guī)模宏大
全市治水工程總體進度為96.26%,
水質實現(xiàn)明顯變化即將成為現(xiàn)實
“客觀地說,廣州的治水力度不但歷史罕見,也是全國罕見”。楊柳介紹,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運行生活污水處理廠17座,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233萬噸/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1%,新建龍歸、竹料、九佛,蘿崗黃陂,番禺大崗、化龍、中部等7家污水處理廠。
楊柳表示,按照廣州市治水工程計劃,今年廣州市將新建38座污水處理廠、75座污水泵站、1140公里市政污水管網(wǎng),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25萬噸/日。到今年年底,廣州市的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450萬噸/日以上,屆時將遙居全省第一。獵德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56萬噸/日)、瀝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30萬噸/日)、江高-石井污水處理系統(tǒng)(15萬噸/日)等大型污水處理工程將于今年下半年陸續(xù)建成并投入運行,17個中心鎮(zhèn)污水處理廠現(xiàn)已陸續(xù)完工。同時還將建設覆蓋白云、花都、番禺、南沙、蘿崗區(qū)和從化、增城市32個鎮(zhèn)(街)所屬245個村、65.93萬人口的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據(jù)水務部門介紹,全市治水工程總體形象進度為96.26%。根據(jù)廣州市治水工程計劃,結合配套管網(wǎng)的大面積鋪設,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將于今年下半年建成并通水運行。楊柳透露:“屆時,這些污水處理廠將產(chǎn)生巨大的減排潛力,水質實現(xiàn)明顯變化即將成為現(xiàn)實。”
亞運會前完成西江引水工程
實現(xiàn)水源水質100%達標
“亞運會召開前,廣州市飲用水源水質全面達標將是板上釘釘?shù)?rdquo;,楊柳介紹說,廣州一直高度重視西部水源治水工作,作為治本之策的西江引水工程于2008年動工建設,按計劃在亞運會前完成建設。“屆時,日引水能力240萬立方米的西江水將輸送到江村、石門、西村水廠,替換目前的水源,實現(xiàn)西部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他說,困擾廣州多年的“西部飲用水源水質未能100%達標”問題將成為歷史。
楊柳補充說,廣州處于珠江最下游,水環(huán)境整治難度極大,在廣東省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調下,廣州市以廣佛同城化、廣佛肇一體化為契機,聯(lián)動上游兄弟城市共同開展珠江綜合整治工作。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逐年上升,2009年已達82.23%,分別比2008年和2004年上升1.27和55.83個百分點。從短期方面,將以西江引水工程為改善飲用水源的根本對策,目前這一目標已越來越近。從長遠方面,還將西航道納入廣州的戰(zhàn)略備用水源加強保護,通過自身整治和流域合作,確保全市飲用水源安全。
據(jù)楊柳介紹,6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張桂芳主任率隊視察亞運空氣質量保障工作時,還用了“兩個非常”來評價廣州市的污染控制工作:“市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控制污染的措施非常得力,空氣環(huán)境綜合整治的成效非常顯著,視察組感到很振奮。”(劉瑋寧、穗環(huán)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