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錢易來到首都科學講堂活動現場,向公眾做科普報告。講座中,錢易認為要戰勝水危機,必須實施水資源、水環境的可持續管理,一方面要控制水污染、平衡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節約用水,高效利用誰資源;另一方面還要大力發展水源凈化技術治理污染水源,并且要學會利用洪水、雨水,變害為寶,真正做到可持續管理水資源水環境。
錢易院士分析我國水污染原因包括: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夠;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以及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污、廢水處理率低,大量污、廢水直接排放以及農田灌溉徑流氮磷含量高等。目前,調查數據表明我國八大主要水系水質處在四類水標準及以下的占45%,水污染、水環境問題嚴峻。
要改變水資源短缺的局面,錢易院士提出首先要樹立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的環保意識,這不是指為少用水來限制發展,而是減少浪費,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進而更好的發展。其次,應當與洪水、雨水和諧相處,通過“水銀行”等工程模式實施地面水與地下水的聯合調度和管理,積極開發和利用這些“不和諧”的水資源。第三,就是積極對于城市廢水和污染水源進行有效治理。一方面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和其他相關政策法規限制污水的排放,另一方面加強污水凈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因地制宜的搞好污水處理工作。目前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還是很迅速的,也有不少有具體實踐效果的技術可以應用到實際的污水處理過程中。國外的河流湖水污染治理的案例表明,受污水體的恢復是一件不容忽視、繁重復雜、曠日持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