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昭 實習生楊春燕)5年來,渭河消滅了黑臭。為了進一步改善渭河水質,“十二五”期間,我省將采取一系列措施,讓渭河水質再清澈些。
措施1
高排污企業一律淘汰關閉
我省將果斷清理渭河流域高排污企業,凡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排污企業一律淘汰關閉。鼓勵雖符合產業政策規模,但經營不善、無力提升治污水平的造紙、果汁加工、化工印染等企業轉產。繼續實施渭河沿岸工藝落后、無法實現穩定達標排污的小化肥企業的淘汰關閉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工業氨氮的排放總量。同時,把好新建項目的環評審批關,渭河流域禁止上各類高耗水、高排污項目,鼓勵新上低耗能、無污染的高科技、環保型項目。
措施2
重點鄉鎮要建污水處理廠
我省將在“十一五”渭河流域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將污水處理廠建設拓展到重點鄉鎮。污水未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大學園區、工業園區和居民小區也要建設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新建大學園區和工業園區,必須將生活污水處理納入整體建設規劃進行項目審批。現有及新建的污水處理設施要全部完善脫氮脫磷工藝,并納入考核指標。完善納污管網建設,實現雨污分流。落實污水處理收費、付費政策,重點保障縣級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經費足額到位,確保污水處理廠的高效運行,充分發揮減污效益。
措施3
關閉政策從三條支流“開刀”
我省將突出對小韋河、新河、河(含太平河)等污染較重也是對渭河干流水質影響最大的支流的治理,針對各條河的不同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對策,采取關閉污染源、改造排污單位的治污技術減少排污量、實施生態治理工程等綜合措施,全面提升河流的治污水平,力爭“十二五”末使這三條河的水質有根本改善,同時確保其它支流的水質不惡化并有提升。
措施4
河道建堤壩凈化水質
在督促污染源達標排放的同時,我省還將利用生態凈化方式對入河污水進行生物降解,促進渭河水質進一步好轉。對于離河流較近、排污量大、對渭河水質影響大的重點排污單位,將結合所處地域環境建設生物降解池或者小型生態濕地;對小韋河、新河、河等重點污染支流,將結合河道特點,在河道建設梯次的生態堤壩,攔蓄入河污水,形成一定靜止時間,使入河污水得到凈化。不適宜建設堤壩的將選擇河道寬闊地帶建設生態濕地。同時,對渭河干流河道灘涂地實施退耕工程,鼓勵在靠近兩岸的退耕灘涂地上種植蘆葦等管束類草本植物,對渭河干流水質進行進一步生態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