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青島市環保局發布了《環保不達標生產企業情況表》,據了解,市環保部門通過監督性檢測和自動檢測兩個途徑在四月中旬對青島企業排污情況進行了統計調查,28家企業因超標排污被通報。5月30日,記者調查發現,被通報的28家企業中有多家曾屢次被通報,是處罰過輕,還是整改不力?
青島市環保局對超標排污的28家企業進行通報,這28家企業分別為:即墨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青島膠南中科成污水凈化有限公司、青島光威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海泊河污水處理廠)、青島光威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麥島污水處理廠)、青島市婁山河污水處理廠、青島大洋食品有限公司、青島佳元水產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后海熱電有限公司、青島鋼鐵有限公司、青島紅星化工有限公司等。
涉及二氧化硫超標排放的是青島鋼鐵有限公司,氨氮排放超標的有五家,均屬污水處理廠造成污染,六價鉻超標排放的是青島紅星化工有限公司和青島電子元件六廠。
據介紹,青島市環保局開展了樓山河鉻污染治理調查,據介紹,自2010年7月開展環境安全防控體系預警監測以來,樓山河斷面六價鉻濃度多次超標。據市環境監察支隊調查分析,樓山河鉻超標主要源于紅星化工廠區域,鉻渣山南側區域外滲含鉻滲濾液,區域環境地下水對樓山河下游水質存在影響。
除了青島紅星化工廠外,婁山河污水處理廠在 2011年3月3日的監督性檢測中,結果顯示氨氮超標排放;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在2011年1月5日和3月3日的監督性檢測中,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和COD 超標排放;青島鋼鐵集團在四個月內四次被檢測出超標排放。記者5月30日聯系青島紅星化工廠市場部周經理,對于記者的疑問,周經理竟一問三不知。
記者了解到,青島近日啟動“十大整治”,力求“大變臉”,讓環境得到徹底整治,其中對于河流、道路、綠化等方面的整治,力度較大。
但邊整治邊污染的怪圈在青島某些企業當中表現得相當突出,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保需要資金、技術和時間,目前各大熱電企業基本已安置脫硫設備,下一步青島將要在氮氫化物上下工夫。”
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對污染物排放超標、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工業企業,環保部門將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從生產過程減少污染。”
如何走出邊污染邊治理的怪圈?需要技術、資金和觀念轉化,這三者當中,觀念尤其重要。(郭振亮)